儿童阅读是全社会的事
发布时间:2020-06-23 09:55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杜羽 A+A-
-分享-

       近来,中小学教材出错、儿童读物出现“少儿不宜”内容的消息屡屡传出,引人关注。那些被读者指出的错误或者不恰当内容,无论是否真的存在问题,都值得人们警醒:作者、出版人在创作、出版时,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的权利;家长、老师要充分参与儿童阅读,在陪伴、指导中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有关专业机构也应担负起责任,建立一个更为健全的分级阅读体系,让“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

  那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不仅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在于它们在满足孩子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把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融入故事之中,歌颂爱情、亲情、友情,呼唤真诚、善良、勇敢、宽容。

  诚然,真实人生并不是只有风花雪月,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也并不总是过着幸福生活。几年前,《格林童话》中暴力血腥的内容也曾引起广泛讨论。有学者认为,《格林童话》所搜集的民间故事,最初并不是讲给孩子的。这些民间故事虽然经过格林兄弟整理,但还是留下了时代印记。我们的儿童读物,尤其是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同样会或显或隐地带有时代印记,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作家科学知识、生活经验、思想境界的种种局限。这就要求作家不仅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而且要蹲得低些再低些,真正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找到他们的视角,听到他们的心跳,感受他们的情感。儿童文学作家可以有自己的文学主张、艺术追求,但决不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夹带私货”,把不适宜的内容写入其中。

  让孩子通过阅读打好精神的底色,让他们读到适合自己心理特点、思维能力、情感需求的好书,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但客观地说,即使经过反复打磨的最优秀的教材,也会受限于时代,最终逃不脱被更新换代的命运;即使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难免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书,让孩子读书,不能把书丢给他们就不闻不问,家长、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书中或有疑难,可以为他们释疑解惑;书中或有错误,不妨告诉他们独立思考的意义,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书本;书中或有丑恶,不妨告诉他们,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不如意,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克服困难的希望。

  不容忽视的是,阅读体验与人生经验、心智发展有密切关系,读书应该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要,从易到难,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虽然未必十分妥当,但《水浒传》中的好汉们行侠仗义的时候,免不了打打杀杀,血光四射的场面确实不少。几岁的孩子适合看全本《水浒传》?几岁的孩子可以理解生与死?几岁的孩子能分辨善与恶?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阅读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机构应齐心协力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儿童的分级阅读体系,让作者、家长、老师都能心中有数。当然,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人生阅历各有不同,分级阅读体系只能是参考体系,而不能是强制规定。

  阅读是自己的事,但孩子的阅读却是全社会的事。

作者:杜羽

编辑:周玉森 周添琪(实习)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