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致辞要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
发布时间:2020-10-13 09:25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吴健 A+A-
-分享-

作为校长,会经常面对学生讲话。当鼓掌成为习以为常的礼仪、当讲话蜕变为不走心的程序,很多校长或许再无雅兴问自己:如果回到台下学生们的年纪,如果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的讲话我爱听吗?

有哲人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如果校长传递到学生耳朵里的信息是肤浅的、生硬的,或者不知所云的,那么这条路就是不存在的,或者扭曲的、浮躁的,对学生的生命成长缺乏意义。如果校长向学生耳朵传输信息时的音色是浑浊的、市侩的、不接地气的,那么这条路上的风景也必然暮气沉沉、缺乏亮色,与学校教育该有的初衷背道而驰。

“听”之所以难,难在学生们的阅历尚浅,不能感同身受;难在校长们高高在上,不能推己及人。在任何时候,校长致辞,上台展示,都是一种自我输出。做得扎实,写得清楚,说得明白,不容易。关键在于脑子里要清楚,肚子里要有真东西,不然输出来的只是气体,弄不好还有气味。

做好演讲者的前提,是做一名合格的听者。只有俯下身、弯下腰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校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可能做到平等、开放、有效。否则,哪怕校长掌握着真理,在学生眼里,自嗨式的口若悬河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只愿说而不愿听的贪婪”。

需要指出的是,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不是要降低讲话内容的内涵与深度,而是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汇,把校长对学生着眼长远的思考讲清楚、说透彻,入脑入心,讲出知心人的温暖、讲出及时雨的澎湃、讲出教育人的真心关怀。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校长致辞要想打动人赤子童心,首要是真诚,重点在学养,积累在生活,深藏古今中外,始有金玉良言。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定海神针,更是学生们成长的精神坐标。校长的每一次出场、每一次讲话,都应该像一束光、一座灯塔、一缕清风,让人豁然开朗、气顺神清、如沐春风。唯有如此,方能传好真经,布好真道,做真教育,育时代新人。(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吴健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