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与孩子成长没有必然联系
发布时间:2020-11-03 10:02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勤余 A+A-
-分享-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声“怒吼”,很快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力挺这位家长者众多,为教师鸣不平者亦有之,家长群,到底困住了谁?

在网传的视频结尾处,那位江苏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这一“灵魂拷问”,显然说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经历了一天劳累、繁忙的工作后,不少家长还不得不坐到书桌前,不厌其烦地为孩子辅导功课,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这不是第一位对此表示不满的家长,可是,如果因此把矛头统统指向老师,似乎也并不公平。在家长群中“任性”的老师,毕竟是少数。在工作时间之外,还要将大把精力花费在家长群,相信也不是每一位老师所期望的。教育孩子、提升成绩,也确实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现实中,不愿配合老师的工作,甚至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因此,老师在家长群里的“活跃”身影,同样透着一份无奈。

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办法为家长群点赞,这是个老问题,也早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比如,今年10月,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

如此说来,只要在家长群中“约法三章”、明确规则,就能避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冲突,还家长群一份“清净”?恐怕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还是有些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怎么办?”在朋友圈里,也有许多人发出感叹:“怀念没有家长群的日子”。我们当然不必把责任全部推卸给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真要退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显然也不现实。眼下,更值得反思的是,在这场争论中,学习的“主角”——孩子本人,为何反倒不见踪影?

或许,我们更应该把家长群视作一种现代教育的隐喻:高度精密的教育系统,要求更多人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却顾不上实际的效果到底几何。老师不断布置各种作业、任务,家长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辅导孩子,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尽职尽责。可是人们似乎都忘记了,学习,到底是谁的事?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最近的热词——“内卷”。当人们把生命虚掷在激烈而又无效的竞争上时,教育也就变味了。不可否认,孩子的学习需要督促、帮助,但古往今来,任何人的成功最终还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又被遗忘已久的道理。或许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有没有家长群,和一个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天天向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勤余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