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利益别成商业斗争“牺牲品”
发布时间:2020-11-11 10:04 来源:济南时报 A+A-
-分享-

近日,青岛工学院快递纠纷引起广泛关注。针对校方告学生书中提到的“受黑恶势力干扰”问题,当地警方通报称并未发现涉黑涉恶问题。随后校方表示此前措辞有误,目前已有8家快递进驻。(11月9日中新社)
  高校“快递纠纷”,花样百出、由来已久。圈地设限者有之,围追堵截者有之,此番青岛工学院更是闹出了“涉黑涉恶”的大新闻。尴尬的是,警方一番调查下来,发现校方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学校方面的操作,可说是一错再错。其最大的过错,显然在于没有将学生的权益与感受作为“绝对优先事项”。我们看到,相当长时间以来,该校管理者与快递驿站的承包方,持续着无休无止的拉锯、扯皮。校方在意的,不是如何最好地服务学生,而是要怎样赢得与快递驿站的利益之争。为此,甚至不惜忍看学生们“花钱找人代拿快递”。
  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学校和驿站的纠纷,学生们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校学生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了双方博弈的“筹码”和“工具”。比如说,这之前,该校所发布的告学生书中,就宣称“快递受黑恶势力干扰”“呼吁学生们同仇敌忾”……这满满的都是污名化、泼脏水的辛辣手段。此等做派,不禁叫人生疑。
  就事论事,青岛工学院与快递驿站经营者,或许确有利益争执。从本质上说,这就是商业纠纷,只能基于合同契约和平等谈判解决,动辄诉诸于道德绑架、群体施压、贴标签丑化等盘外招,势必只会激化矛盾,直至最终不可收拾。事实上,梳理历次校园“快递纠纷”,我们会发现,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商业化,与高校教育本位、服务师生天然使命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很多时候“校产”的收益最大化诉求,与最大程度维护师生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管理的“自主性”“特殊性”、校内经济的封闭性,与市场经济的契约意识、开放精神也多有矛盾。在此大背景下,时不时地,学生们就成了商业利益斗争的牺牲品。
  “取快递比取经还难!”之类的故事,绝不是孤立的。它所牵出的,还是校内校外两种市场模式的结构性摩擦。为此求解,最 需要的还是高校的管理者清醒地厘清价值序列,将学生利益真正置于商业利益之上。

编辑:史守静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