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模式”不是防沉迷万能招数
发布时间:2020-11-11 10:05 来源:济南时报 A+A-
-分享-

眼下,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直播及网络游戏的现象愈发普遍。针对这一问题,已有不少平台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在相关功能以及内容方面进行限定。那么,“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11月9日《工人日报》)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由来已久的话题,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这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提高了这个群体对网络的可及性。而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则增强了对群体的诱惑力,这对缺乏足够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显然是严峻的挑战,不但可能沉迷上瘾,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影响身心健康。
  从防控的角度来讲,要求网络运营者建立干扰机制,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无可厚非。近些年,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青少年模式”应运而生。理性地讲,这相对于之前网络的裸奔,已然是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功能上也在日趋完善,如限时长、限充值,提供针对青少年的分类内容等,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未来还可能在身份识别方面,针对未成年人上网更精准地控制,更有效地制止青少年超时上网、不良上网等行为。
  不过,也应看到“青少年模式”终究是防网络沉迷被动的物理模式,不但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漏洞,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未成年人网瘾的形成,甚至是戒除网瘾。因此,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仍然是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上网,如何增强自身的控制能力,学会节制,懂得享受网络的便利与乐趣而不被网络所绑架。
  因此,家庭特别是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孩子沉迷网络有一定的心理与行为周期,许多孩子沉迷网络,要么是父母无视孩子正当的兴趣,野蛮粗暴禁止的结果,要么是父母纵容放任的结果,简单给了孩子一部手机,甚至相当的父母本身就是网络沉迷者。总之,都错过了孩子上网的干预、引导时机,一旦孩子对网络有强烈的心理依赖和行为习惯,想要改变起来就会很难。
  时下,智能网络终端越来越普及,几乎涵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必须要正确面对的课题。防沉迷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父母要担起责任,而不应全推给社会“大撒把”,一方面从小陪着孩子上网、指导孩子使用网络,建立相互信任,培养孩子懂得节制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自身也要节制上网,给孩子作榜样。同时,培养家庭除网络之外,更多的学习休闲娱乐方式,丰富孩子多元的身心体验,减少网络心理依赖。

编辑:史守静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