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孵小鸡”
发布时间:2019-06-05 10:4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A+A-
-分享-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多所中小学校园内近日出现小鸡、小鸭、小乌龟等各类小动物的身影,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关注。经记者走访后了解,原来这是当地生命教育的产物,其中又以“孵小鸡”最为流行。多所学校建有自己的鸡舍,甚至是农场,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利用孵蛋器、受精蛋等必备工具,兴致勃勃地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孵化成功后,不但要喂食送水,很多孩子还会领一只小鸡回家饲养,于是,家长也参与其中,共同参与生命教育的课程活动。

可以说,生命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在孩子年幼的阶段,让他们亲身体会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见证生命的美好与奇迹,的确对滋养心灵、培育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相对于以往的单纯说教、耳提面命,乃至于现代化技术下的种种教学手段,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从实践中看,看似“低门槛”的生命教育,实际上并不像“孵小鸡”这么简单。比如,有动物会出现难产、疾病、死亡,孩子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由于缺乏必要的饲养和生理知识,小动物在“爱的呵护”下纷纷夭折,课程也无法持续进行。或者带回家请缺乏经验的父母饲养,结果造成了环境破坏、噪音扰邻等诸多麻烦……人们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一方面,它需要必备的课程规划和统筹,以家长饲养为例,虽然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关爱心,但手忙脚乱的年轻父母,甚至不会给初生的幼雏洗澡,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生命教育成了他们“难言的负担”。

另一方面,孩子并不具备专业素养。比如在喂养过程中,涉及用水用电,有些情况下(如节假日回农村)还会在河流边活动,年幼的孩子不具备安全意识,可能把自己暴露于某些风险中。部分学校会请孩子亲手打造鸡舍,这本是一个动手劳动的好机会,但由于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只能变成浮皮潦草的花架子。而且,从法治的角度看,饲养小动物还需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边界意识,并非是桩一时兴起的“游戏”。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关爱心、同情心、感恩心等“阳光”的一面,自然是好的;但如何面对和看待疾病、伤害与死亡,也是其题中之义。这一点,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是个专业性极强的敏感领域,刻意回避或不当应对,都会造成缺憾。因此,学校是否有专业的师资配置、合理的课程设置、周到的活动预案等,都影响着最终的实际效用。

一言以蔽之,生命教育是我们今天学校教育中较为匮乏的一节课,需要尽快“孵化”。但真正做好这门课程,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周密设计与积极统筹,完成结构化与个性化相合一的智性改造。可以说,真正优质的生命教育,对不同的孩子而言,几乎都是“私人定制”的。家庭的力量可以在其中借用,但需分清界限,厘清责任。“孵化”课程的关键,还在于对实施过程的突破上,我们不只要强化对生命的关心与敬畏,还要纳入包括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等诸多的学科知识。只有在多学科框架内,用尽可能专业且成熟的课程管理方式,理性实施课程,孩子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内涵丰富的课程意蕴,直至接受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生命洗礼。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