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校科研评价体系亟须调整
发布时间:2021-04-20 09:12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刘红 匡惠华 A+A-
-分享-

  不同角度挖掘数据,呈现出不同角度的“是什么”。如,研究从不同学科检索院校发文情况,呈现出来的成果优秀的高职院校,与以总发文量为依据所呈现的结果有不同。高职院校覆盖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广,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高职院校规模、教师数,不同的科研投入,以及不同的发文难度,仅以数量一根尺子去衡量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又如,有的院校专利申请的数量非常高,但结合其他数据,如授权率、转让数、引用数综合来看,可能恰恰反映的是职业院校科研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又如,许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更多体现在横向的社会服务上,并不热衷于用学术论文或者专利的形式来呈现,因此要更全面客观地观察职业院校科研,还需要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如纵横向科研到款额等。因此,对今后高职院校的科研分析,需要考虑更合适的分类、更多元的角度。
  数据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但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挖掘“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相关数据,从数据角度呈现了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但是数据背后的很多“为什么”还有待结合其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如,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优异可能与学校的体制机制、科研环境、激励政策有关;各省份论文成果数量不均、专利申请数量不均可能与各省份职业院校的体量、激励政策相关。因此,要解释“为什么”需要结合相关的政策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旨在呈现数据,观察现状。目前,高等院校科研评价标准忽略了高校间不同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以研究型、综合类、高水平大学为标杆,单一化的评价模式,使得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在这种评价中处于劣势,不能将在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成绩优异的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人才评选出来。职业教育要成为真正的类型教育,职业院校要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都亟须优化调整职业院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起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系。将分类评价、增值评价、多元评价等改革要求落实到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中,通过合理有效的科研评价,引导高职院校突出类型特色,坚持服务地方、服务区域发展,坚持将科学研究与地方需求、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刘红工作单位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匡惠华工作单位系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作者:刘红 匡惠华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

11-05 16: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