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应是教师的常修课
发布时间:2021-05-31 09:26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站作者:罗义安 A+A-
-分享-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方面,要加强专兼职教师配备,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超过1000人规模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教师,酌情增加兼职教师配备,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解决;各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要求各学校于2022年前配备到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活动等计入教学工作量。(5月25日 澎湃新闻)

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当下,许多学生不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也处于亚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教师配备,提高其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懂心理学,不只是好教师的基本素养,而是所有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如此,心理学已经成为教师入职的必修课。无论是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教师编制考试,都将心理学作为重点内容。

但是,走上教学岗位后,许多教师对心理学失去了兴趣,不再研读心理学,导致基本素养缺失、育人能力缺乏,难以胜任学生心理保健师的职责,不能及时解除学生心中的“疙瘩”。

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也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所有老师共同的职责。只有全员守护、全程守护、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有保障。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全员守护是全员育人的要求。育人必育心,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则是实现育心目标的基础。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重视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既要把心理学作为教师的必修课,还要把其列为常修课,做到为师不止、学习不止。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学校教师休息室的“新书”陈列架上,总是陈列着心理学书籍,供教师阅读、思考和研究。我们的学校也应如此,在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和心理健康教师配置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将心理学作为教师的必修课、常修课,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课题,做到常研常新。研修心理学,需要细嚼慢咽、深度学习、深入研究,如此,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来源:蒲公英评论网站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作者:罗义安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