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辉:一个没有师道尊严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发布时间:2019-07-14 18:27 来源:潍坊教育头条作者:谭金辉 A+A-
-分享-

一个浮躁的社会,喧嚣着戾气和势利。功利思维甚嚣尘上,快餐文化大行其是。尤其是所谓的强势力量在用话语权炫耀着什么,曾几何时起,教育人竟在一部分眼里成了弱势群体?!无权无势,似乎没有话语权,这真是一个未来的大悲剧在“悄悄地”埋下伏笔。

一个民族的未来不能被金钱捆绑,经济改善了首要之务就是切切实实改善办学条件。一万个尊师重教的口号,不如一个严厉打击校闹的法律来得切实。再溢于言表的对教育的重视,不如一次真落实一项对师道尊严的政策来得真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谁妖魔化教师,谁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未来。

教育要重建生态,回归教育价值。“没有健康的教育生态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张志勇厅长如是说。我们教师要安安静静,做有诗意和创意的教育,为一个民族腾飞的未来赋能。遵循教育规律,从回归教育价值开始。不忘教育初心,把淘汰教育和精英教育从心灵深处抹去。让每个人走向卓越——这才是真正的的教育。此刻,我们温柔对待每个孩子的当下与梦想,让教育一视同仁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把温情、温暖和温馨成为教育的关键词,我们就配得上社会对教育人温柔以待。

一个有希望的社会要修复教育的生存环境。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不是任人指手画脚的。似乎,几乎所有人谈起教育,都可以自以为是地高谈阔论一番,吐沫星子满天飞,这是可怜、可叹的。同时,通报批评之类的大棒似乎不应“任性”地打向普通教师。对教师起码的敬畏,对教育基本的认同,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底线。圣洁的学校不应成为等级社会中要向人低头哈腰的地方。教育,要挺起脊梁来,这样的国家才有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未来。

真正改善教育环境和生态,重在理念先行、科学设计和人财物的真正落实。不要让冷风向教育界频吹,不让教师感到冷落,不要让冷漠任意释放,每个心地清明的人都有个共识——要收起无厘头的对教师群体的评价。唯有先把教师的心捂热,一个社会才有爱的温度。

作者:谭金辉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