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进校园活动不能想办就办
发布时间:2019-08-01 09:19 来源:钱江晚报作者:胡欣红 A+A-
-分享-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营造清静净心的校园环境,减少学校非教学负担,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从严认定和规范管理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除时政教育、安全健康教育等即时性、事先无法计划的活动外,凡未经审核认定的活动,一律禁止进入校园或组织中小学生或幼儿参加。《意见》还明确“小手拉大手”等四类活动禁止进校园。

  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各类进校园活动呈泛滥之势。一石激起千层浪,《意见》甫一发布,就引发了舆论热议。浙江省教育行政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调查发现,当前进校园活动数量繁多。被调查的308所学校过去一年共接受5568项进校园活动,平均每所学校每年有18.1项,其中最多的一所学校达到125项,平均每周开展3.1项。在各类学校中,城镇小学活动最多,年均达23.1项。调查还显示,有近一半的进校园活动要求学生全体参与,活动开展的时间超过3天,还有30%多的活动持续半个月以上,过程繁琐,学校和教师要花大量时间组织,给师生增加了较重的负担。

  去年,《钱江晚报》一则题为《3年接188项和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老师忙到“怀疑人生”》的报道,就激起了老师们的强烈共鸣。各类进校园活动不仅多,而且往往与学生发展无关或关联度不大。近一半的进校园活动是由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办。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进校园活动过多,且不少活动未遵循教育规律,不但未起到应有教育效果,反而使学校疲于应付,对学校日常教学秩序造成了干扰。老师不堪其扰,学生和家长同样深受其害:孩子有忙不完的小队活动、写不完的征文、编不完的小报、点不完的赞、投不完的票、下不完的手机APP、关注不完的公众号……自己完成不了,只能爸妈顶上。家长们忙完了工作,还要继续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作业”,不仅徒增了许多焦虑,还往往误以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给家校关系蒙上了阴影。

  事实上,很多任务并非出自老师、学校甚至教育部门的本意,而是各级各部门都想从娃娃抓起,凡事都想进校园,都想小手拉大手。天下苦“进校园”久矣,却因为牵涉方方面面,单个或几个部门往往难有良策。此次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实施意见,直指这一教育顽疾,彰显了党委政府的意志决心,体现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魄力,可谓正本清源之举。当然,规范严控中小学进校园活动,并不是让学校关起门来教书,而是尽可能减去与教书育人无关的内容。

  《意见》不仅对进入中小学校园的活动明确了原则与规范,还赋予了学校一定的选择权。比如,学校每学期在清单中选择不超过5项进校园活动,各部门要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权,学校有权根据相关法规拒绝未经审核认定、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进校园活动。一纸文件,或许很难完全解决问题,但最起码给各部门、各方面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进校园活动不是想办就办。


作者:胡欣红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