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缺觉,家校如何“补眠”
发布时间:2024-03-14 10:34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张婧文 何勇 A+A-
-分享-

  “如何确保孩子的充足睡眠?”

  这一话题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再次被提及,引起了普遍关注。特别是全国政协委员、火箭军工程大学导弹工程学院教授王雪梅的呼吁,引起了与会委员们的共鸣与热议。

  无独有偶。近日,一份“家长因上学时间太早在班级微信群怼老师”的聊天记录同样冲上热搜。

  聊天记录显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在班级群“喊话”班主任:“从今天开始,××所有的第一节早课不上。让他睡到自然醒,他现在的睡眠比早课重要些。孩子小,不适合太早起来。”

  不可否认,这位家长激烈的诉求方式有待商榷,但莫种意义上来说,凸显了她对孩子睡眠不足的严重焦虑。

  中小学生的睡眠现状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学生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74小时。

  中国睡眠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则显示,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长分别为7.65小时、7.48小时、6.5小时。

  毫无疑问,保证学生的睡眠是老生常谈。然而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睡眠时间与质量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不达标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保证学生的睡眠,各学校多管齐下,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有的学校考虑到学生夜晚在家可能面临的睡眠不足问题,便用心在白天为学生充分休息“找补”。不仅给足了学生们午睡的时间,更在硬件上下功夫,把学生过去的“趴睡”变成了更加舒服的“躺睡”,尽可能地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午睡质量。

  午睡的质量解决了,晚上的睡眠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单纯以完成作业而言,在同一个班级里,老师布置一样的作业,有些学生可能几十分钟完成,但有的学生则要花费几个小时才弄明白。相比起来,后者显然要比前者的睡眠时间少。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及作业设计能力来入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进行更有差异化的作业设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提升。

  在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为了学习而压缩孩子的睡眠时间也是应该的。

  殊不知,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不仅无法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反而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给孩子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课后休息空间,是否能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课业压力。毕竟,心态平和、不焦虑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具有“松弛感”的孩子,让他们在面对学业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

  此外,当下在家庭环境中,手机也是干扰学生正常睡眠的一大元凶,手机上无尽的信息流和娱乐内容容易让学生沉迷,延长他们的使用时间,进而推迟就寝时间。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去足够重视,更积极地引导孩子认识到手机对睡眠的潜在影响,帮助其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确保睡眠质量和健康。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良好的睡眠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学业发展的基石,如同空气和食物一样,是生命的滋养剂。如何帮助孩子们补上缺失的睡眠,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张婧文 何勇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