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近年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建设教育强市。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招远教体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完善乡村教育发展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提升,乡村学校优秀人才也逐渐从“招不来”“留不下”变为“招得来”“留得住”,特别是2022年以来,市教体局紧盯群众对优质教育不断增长的美好期盼和迫切需求,以教育强镇筑基、乡村温馨校园、义务教育段学校布局调整、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改革为主抓手,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强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赋能乡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实现从“补短板”向“育特色”转变。围绕乡村教育特色发展这一思路,积极与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加强对接、沟通,并结合招远市实际,将强镇筑基、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作为乡村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争取上级支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总结推广优秀经验等方面不断发力,持续巩固深化教育改革成果,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1年张星镇成为山东省首批65个强镇筑基改革试点乡镇、张星学校和邵家初中成为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以来,经过一年努力,2022年,金岭镇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二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之一,新村完小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三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之一。
二、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本盘,逐步实现从“小散弱”向“集而优”转变。为顺应人口增减、流动及城镇化趋势,尽快破解制约招远市农村学校发展的师资弱、硬件差等问题瓶颈,招远教体局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部分农村学校教育保障能力和发展前景,在进行了广泛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2021-2023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三年计划”,共撤并布局分散、办学条件薄弱的小规模学校10处,目前已完成英里完小等4处小规模学校撤并合校,并对4处计划于2022年完成撤并的学校进行了调研,正结合调研结果进行方案完善,避免出现撤校一刀切情况,切实发挥学校布局调整的资源整合、体制改革作用,为全市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提升乡村教育发展硬件实力,迅速实现从“保根本”向“固全面”转变。乡村教育的振兴离不开硬件水平的提升,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体局紧盯学校发展薄弱环节,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计划总投资7536万元,启动庙后吕家初中改扩建工作,将庙后吕家初中改扩建为一所27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学位1275个,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计划投资9563万元,为剩余13处无塑胶运动场地的农村学校建设塑胶运动场地,计划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有效满足中小学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为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加大公办园建设,在2021年完成5处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并陆续投用的基础上,2022年紧扣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有利契机,按照“将布局调整撤并的农村中小学校园,优先改建公办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就近入公办园提供保障”的原则,将学校布局调整中撤并校址改建为镇中心园分园,为农村幼儿提供270个优质普惠的公办学前学位,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乡村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覆盖面,有效满足群众入公办园的需求。
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步实现从“不平衡”向“双共赢”转变。为打造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生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在2019年依据行政区划、适龄人口等因素,以镇行政区划和局直学校为单位划分20个义务教育学区的基础上,教体局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自2021年9月成立泉山学校协作型教育集团、实验小学协作型教育集团、十六中帮扶型教育集团三个教育集团以来,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分析总结试点问题、经验,至2022年3月第二批6个教育集团成立,招远市已成立9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招远市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臧杨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