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一个选择 一生坚守
56岁的王玉水老师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翻看着39年前的照片,满眼都是他年少时的意气风发...
1980年8月,王玉水因家庭原因放弃了高考的机会,高考的失意没有磨灭他干一番事业的志向,踌躇满志的他毅然选择了“民师”职业。当时的“民师”工资还不足40元钱,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他,这点工资无异是杯水车薪。生活条件的拮据没有压垮他略显单薄的身体,他在教师岗位上一待就是39年。
那时的农村学校条件差,“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当时农村中小学的真实写照。条件差、工资低、离家远,这些没让年轻的王玉水退缩。在1980—2006年的26年里,他连续在东辛店乡大丁中学担任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39年间,他很少缺课请假,即使是在家里最艰难的这十几年也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在绝境中谱写出一篇最美的乐章。2010年王玉水老师获德州市教育局颁发的三十年教师荣誉证书。
不忘初心 奋发自强
未能参加高考一直以来是王玉水老师的一个心病,上班后对自己高要求的王老师也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1985年9月—1988年12月,作为全县仅有两名学员之一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广播函授英语课程”的学习。三年学习,弹指一挥间,但其中的辛酸只有他和家人知道!
1990年—1992年,王玉水老师又报考了“山东省卫电师专”。两年的艰辛苦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最后坚持下来的同学也是寥寥无几,但是他收获了知识,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他无比欣慰。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满园桃李芬芳,一批批学子在王玉水老师的班里成长成材。王玉水老师也连续多年获庆云县优秀教师,所撰论文也多次在市县获奖。
家庭突遭厄运 坚强撑起整个家
2005年春天,正当王玉水和学生们备战中考时,父亲患直肠癌住院了。为了不耽误给孩子上课,王玉水妻子主动承担起伺候公公的重任,白天悉心照料公公,夜里再由王玉水来医院替换。就这样,王玉水白天上课,晚上趁父亲稍稍平静的间隙,利用狭小的床角备课、批改作业,然后第二天早上再返回学校。那一年,他的学生中考英语成绩全县第一名。
2013年新春伊始,王玉水的妻子查出了罕见的脑血管母细胞瘤。一边是重病的妻子,一边是马上中考的学生,此时的王玉水又陷入了矛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王玉水决定,在寒假开学前把手术做完。正月十五,他就给妻子办了出院手续,为的是第二天可以正常上课。
两儿体检患癌 王玉水工作家庭两不弃
两年后的7月,病魔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脑干遗传性血管母细胞瘤”,这种遗传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的疾病,赫然出现在两个儿子的体检结果中。王玉水如五雷轰顶,几次晕倒。
冷静下来,王玉水决定在暑假给孩子安排第一次手术。9月开学时,王玉水不仅按时上班,还接手了那年的毕业班加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又开始了白天上课,晚上照顾病人、备课、批改作业的日子。
正当王玉水攒钱准备给孩子做第二次手术的时候,妻子的脑干又出现了新的细胞瘤并几近瘫痪。三人都急需手术,可同时手术需要30万元。对于这个几近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根本承受不起。这时候,儿子和儿媳都坚持让母亲先做手术。
2017年3月,王玉水的妻子再次接受开颅手术。手术前,王玉水安排好了全部课程,赶制了十几套备考模拟题,妻子住院期间,他还多次从济南赶回庆云为学生们上课。
同事刘建民说:“王老师跟他的家属、孩子去做手术的时候,他首先把学校里的各项工作安排都安排好,把所有的课程都准备好,准备得妥妥帖帖的。”
王玉水的家庭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的妻子深明大义、相夫教子、赡养公婆、和睦相邻;他的两个儿子也都非常懂事,在重病期间坚持工作缓解家庭压力;两个儿媳也都温柔贤惠、孝顺体贴。2018年5月,王玉水老师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一次次的重创袭来,王玉水老师都坦然面对,他始终挺直着铁一般的脊梁,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和精力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成长铺就一条阳光之路。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