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山:让教育之光照亮学生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3-11-08 09: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邹爱武 A+A-
-分享-

  “很多同学不仅成绩变好了,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每个小组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大家都在努力进步。”……走进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初三(11)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大家的变化,浓厚的学习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该校副校长吕春霞任教的班级,这个以往成绩并不理想的班级在吕春霞接手后的一年内跃升至级部前列。这除了吕春霞的用心教育培养,还源于校长张海山“同组异层、捆绑共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

  张海山是一个有30年教龄的“痴心人”。在担任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校长的5年里,他在传承中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创新中建设师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班共分9组,每组又分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比学赶帮超。”吕春霞用简短的话语介绍了“同组异层、捆绑共进”课堂教学模式。

  “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原来性格内向、不自信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三(11)班学生孔亮苏说。孟轩逸曾经是一名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加入小组后,小组的其他同学都主动前来帮助,他的自信心慢慢树立起来,逐渐跟上了大家的学习节奏。

  “同组异层、捆绑共进”教学模式是张海山一直探索并在全校实施的教学方式。它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大家共同进步、提高。

  “学校建校40年来,矢志不渝地坚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目标教学、目标异步教学、学法指导学练矫正、分层教学、原点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四步范式等阶段。‘同组异层、捆绑共进’同上面的教学模式一脉相承,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将其修正、完善。”张海山说。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谁赢得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张海山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让学校发展充满后劲,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种子教师”“青年骨干”“领军人物”三个阶梯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教学技能大赛、课堂风采大赛、演讲比赛、青年讲坛等。高洁是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的宣传部部长,对自己这几年的成长深有感触。她说:“中心每年都举办‘种子教师’大赛、书法比赛、教学技能大赛、课堂风采大赛和演讲比赛。有时候,我为了准备参加比赛,晚上都睡不好。”高洁有了在中心参加比赛的经历后,满怀信心报名参加了牡丹区举办的教师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据学校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秘书长赵晨介绍,一年内,全校有261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各项比赛。在经过一轮轮较量、一次次磨砺之后,最终选拔出学校的首届“种子教师”人选。其中,有38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项。

  “我们确定了‘4321’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全力托举青年教师全面成长。”张海山说,“让有理想、有担当、蓬勃向上的青年教师汇聚起学校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

  活成照亮他人的光

  张海山1992年参加工作,从语文教师到班主任,从教研组长到级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始终热情饱满、精力充沛,坚毅地走在他深爱的教育之路上,将自己的教育理想融入学校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教研、师资评价、校务管理、校风教风、人际关系、文化打造等各个方面,带领师生把这些从理想变成现实。

  “张校长有思想、有目标,我校已成为菏泽市的窗口中学。”初二级部主任王良说。

  走在校园里,记者感觉到处处散发出文化的信息。教室外墙贴满了学生制作的知识思维导图、手抄报,楼道里悬挂着学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活动室内满是师生们创作的面人、雕刻、剪纸以及陶艺作品。内容丰富的宣传栏、黑板报点缀着青春飞扬的文化长廊。高洁说:“我们把教学楼内的每个角落都布置成了读书角,师生随处有书读,方便极了!”

  张海山说,一个名字、一块牌子、一句口号、一次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的显性传达,犹如细雨润物,时时警醒着师生既梦想高远又脚踏实地。

  张海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师生。一名学生说:“我看见过张校长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片放到垃圾桶里,也见过他把放得不整齐的自行车重新排好。”王良刚从外地调入该校时没有教材,张海山主动把自己正在用的教材给了他。王良说:“看到张校长的教科书上有记得密密麻麻的知识点,我肃然起敬。他真是一个敬业的人!”

  青年教师何欣欣第一次参加区里举行的优质课评比时很胆怯,张海山专门发信息鼓励她。何欣欣说:“张校长告诉我‘得去’。”正是因为这句鼓励的话,她从牡丹区优质课获得者到菏泽市教学能手,再到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步步成长起来。

  张海山最喜欢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中的一句话:“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他正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成为师生心中的光和信仰的力量。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邹爱武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他,留下了永不停息的“心跳”

他是中国医生张军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

08-04 09: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新时代 大美育

魏凡俭,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 ...

08-08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暑假,是教师找回自己的季节

于一名教师而言,用心经营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因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08-09 15:15中国教师报微信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