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旁听生”到“圆梦讲台”
发布时间:2024-10-10 14:28 来源:“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 A+A-
-分享-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准则。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新成果,讲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故事,山东省教育厅举办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评选出一批生动精彩的优秀征文。现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展播,以飨读者。

从“小旁听生”到“圆梦讲台”

青岛高新区文典路学校  范春萍

  去年寒假前,吕文强老师的教育讲座让我哈哈大笑之后又几次落泪。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尤其是他上学的经历和他当教师的过程历经波折、来之不易,我感同身受,勾起了我的回忆。

  1977年,我7岁,眼瞅着小伙伴们都去上学了,而我只能在家哄两岁的妹妹,心里急得火烧火燎。我恳求爸爸给我报名,他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上什么学!”爸爸是一家之主,他决定的事我无力反对,但我心里仍然向往校园。

  那时候,学校没有围墙,我就背着妹妹去学校,站在一年级门口听老师讲课。好有趣啊!课文我听一遍就记住了,古诗我听几遍就背过了。有一次,老师提问学生,学生不会,我在门口小声地说了出来。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过来。我羞红了脸,赶紧低头逃回家,埋怨自己打扰了人家上课。

  但我后来还是忍不住偷偷地去听课,我喜欢听老师认真细腻的讲课声,喜欢听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后来,老师们也认识了我,先后给我爸做思想工作。8周岁那年,我终于上了一年级!我非常激动,非常感恩,非常珍惜。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当老师,去帮助上不了学的孩子,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理想。

  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回到家乡那只有几间平房的葛家小学,成为一名每月工资只有379元的山区小学教师。我一直努力工作着,想改善家乡的教育面貌。

  山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极度紧缺,我扎根山区25年,语文、数学、英语都教过,一至六年级都教过,经常是任意两科“混搭”,哪里需要我就顶上。绝不能耽误学校的课程,绝不能耽误学生的学习。

作者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我的班里曾有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困难。他身体很瘦弱,性格内向,课间总是自己待在座位上,很少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一次,我发现他的脸色蜡黄,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得知他早晨没有吃饭后,我立即带他出去吃早饭,并耐心地与他沟通。

  原来,他有先天性心脏病,爸爸脾气不好,经常打骂他,也经常不做早饭。从那以后,我经常带饭给他,并联系他的爸爸,推荐医院给他。这家医院可以免费给先心病儿童做手术,建议孩子及早手术。我鼓励他多与同学们沟通,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慢慢地,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看到他有这么大的转变,我真的特别开心。

  班里曾经有个瘦小、内向的女生,因完不成作业而不想上学。我了解到,她一直跟着爷爷生活,父母在国外打工,常年不回家,没时间照顾她。孩子想爸爸妈妈,但没有人诉说,导致她的性格偏执又内向。周末,我把她领回家,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带着她和我的女儿一起做游戏,一起逛公园、拍照,引导她慢慢走出自己的封闭圈,敞开心扉。渐渐地,女孩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更加努力,成为一名阳光开朗、积极上进的学生。

  大爱无疆。我不但爱自己的学生,而且牵挂着远方贵州山区的孩子们。

  和贵州结缘是因为我的爱人李岗老师,他任教于崂山区东泰小学。2006年,他积极响应青岛市教育局的号召,作为青岛市第七批援贵教师,去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第一实验小学支教。教课之余,他利用周末时间家访,了解到当地很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他跟我商量后,立马资助了当地一名贫困学生。为了资助更多学生,我俩开通了博客,介绍失学学生的情况,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

  2006至2016年的10年间,我们发动周围的朋友、同事甚至网友,一直为当地的孩子们捐资助学,捐赠图书和衣物;与学校联系,“一对一”地资助每学期的学费,让孩子们都有学上。

作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从“想要求学”的“小我”,奔赴“想要所有农村孩子有学上”的“大我”,是我的理想信念,也是农村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永远忘不了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也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践行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活”在我的日常教育生活中。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他,留下了永不停息的“心跳”

他是中国医生张军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

08-04 09: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新时代 大美育

魏凡俭,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 ...

08-08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暑假,是教师找回自己的季节

于一名教师而言,用心经营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因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08-09 15:15中国教师报微信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