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青岛第十七中学高级教师曹春梅,工作30年,担任班主任19年,是“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新时代班主任典范。作为山东省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班主任、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和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曹春梅把“以美育人,求真求善”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强调班主任需成为“美育”与“智慧”的统一体,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处理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唤醒学生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作为班里公认的“文学才女”,菲儿(化名)在一次考试中因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导致情绪失控。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周围几名女生见状也默默流泪——原来,她们同样在数学考试中失利。教室里一时弥漫着压抑的氛围。
面对这一场景,青岛第十七中学班主任曹春梅迅速作出反应:她先轻声安抚菲儿,用温和的话语缓解她的焦虑情绪;随后,请家长将情绪低落的菲儿接回家休息。表面上看,这场“情绪风暴”暂时平息了,但曹春梅深知,真正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当晚,曹春梅辗转反侧。她深知菲儿对文学的热爱,决定用“听得懂的语言”引导她。经过反复推敲,她写下了一首充满隐喻与鼓励的诗歌。
“菲儿,你有一对隐形的翅膀/蜻蜓那么透明,蝴蝶那么美/与生俱来,与众不同/在纸上,在作文的红格子里/在每一首诗,在宋词天青釉色的底子里……”诗中,曹春梅将菲儿的文采升华为“天生的禀赋”,同时以织女等神话人物历经磨难的故事,暗示“天赋与挫折并存”的哲理。她以“长出羽毛的翅膀需要填满粮食”的比喻,将学科学习与能力培养联系起来,鼓励菲儿在文学之外也要夯实基础。
第二天,当菲儿读到这首诗时,激动得浑身颤抖,并很快回赠了一首名为《春梅芳鉴》的诗歌——“森林听见风声,黑夜缠绕星辰,鲸鱼拥抱海洋,我遇到了你,都是那么美好的事情,让人从蒙昧的深渊里挣脱出来……”她用“森林听见风声”“鲸鱼拥抱海洋”等意象表达对曹春梅的感激之情,坦言曹老师为她“点亮了一盏灯”。两首诗让师生之间产生了精神共鸣。
用文字叩开学生的心扉只是曹春梅育人智慧的起点。在后续的交流中,她敏锐察觉到菲儿的理科短板并非能力问题,而是缺乏兴趣与天赋。为此,在选课走班时,她主动与菲儿及其家长沟通,建议她选择“纯文科”方向。这一建议得到菲儿的认同,最终她在全年级文科第三、语文第一的成绩中证明了选择正确。如今,这个曾被数学成绩困扰的女孩,业已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教育不是削足适履,而是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曹春梅认为,每名学生都有独特的“隐形翅膀”,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它、守护它,并引导学生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曹春梅来自教师世家,对教育的热爱与生俱来。自1995年大学毕业来到青岛第十七中学后,她扎根教育一线30年,担任班主任近20年。在常规班级管理中,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容易被忽视。然而,在曹春梅的班级里,这短短一节班会课却成为学生期待的成长盛宴。她以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将体验式班会设计与诗歌创作的艺术巧妙融合,在寓教于乐中点亮教育的智慧之光。
曹春梅深谙诗歌创作与教育的共通之处——二者皆需以形象思维为桥梁,以情感共鸣为纽带。她打破传统班会以“说教”为主的形式,创造性地将游戏、冥想、小组协作、艺术表达等多元形式融入课堂,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象的体验。正如诗歌用意象传递情感,班会课也通过活动让学生触摸教育的本质。这种“体验式”教育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深刻认知。
在曹春梅的班会课上,为了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她设计了“画‘人’字”游戏,要求学生伸出食指,为讲台上的老师比画“人”字。看似简单的任务,许多学生却因忽略“给讲台上的老师”这一前提而出错。这一体验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远比单纯说教有效。此外,她将语文与化学跨学科融合,在趣味实验中增强文化积淀;通过冥想、绘图、分享等环节,为有压力的高三学生提供情感释放的出口。这些活动如春风化雨,既解除了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也为师生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桥梁。课堂不再是生硬的“训导场”,而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成长乐园。
在曹春梅的引领下,班会课成为班级凝聚力的“催化剂”、学生成长的“加速器”。学生在“用吸管穿越土豆”的游戏中培养质疑精神,在“一分钟拍手挑战”中挖掘潜能,在跨学科探索中激发兴趣。每节班会课上,掌声与笑声交织,学生在互动中释放压力,在体验中收获感悟。渐渐地,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成长”——边做边学、边学边思,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对高三学生来说,班会课成为一抹亮色,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艺术与美好。
这份独特的教育实践也赢得了广泛认可。曹春梅所带班级47人中有13人被提前批录取,学生李昇睿在青岛大学“综招”面试中获得满分。进入大学后,学生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多人担任学生干部,彰显了“体验式教育”的深远影响。而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更印证了教育的温度:许多家长主动要求在班会课上分享。多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让班会课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作为党员教师,曹春梅始终以知识分子的责任与爱深耕教育一线。她将诗歌的浪漫融入教育的严谨,用创新的班会课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每次精心设计的活动,每个欢声笑语的互动,都是她对“教育即艺术”的生动诠释。她相信,好的教育不必是枯燥的说教,可以如诗歌般灵动,如艺术般美好。在这方小小的课堂里,她正以创新的理念、炽热的情怀,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曹春梅的诗意课堂
作者:王福建 陈喆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