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辉映!临沂两教师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9-04 10:0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A+A-
-分享-

  编者按:

  教师节到来之际,《山东教育报》“杏坛”专版编发了临沂实验中学教师孟祥赟写给同事王有鹏的一封信。两人一同任教于临沂实验中学,王有鹏是作为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他的《教师应有超越“职称”的追求》一文引起了孟祥赟的诸多教学生涯思考,现将孟祥赟的信件与王有鹏的文章一并呈现,以飨读者。

好多次,想说一声:谢谢您!

尊敬的王老师:

  见字如面!

  相识十余载,无限感怀;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好多时刻,我都想对您当面说一声“谢谢”,却一直没说过。今天突发奇想,既然不好意思当面说,那就写一封信给您吧!

  回想2014年,那时的我,刚考到咱们学校,心高气傲啊!因为觉得自己以前是教高中生的,现在教初中生,那不是小菜一碟吗?不承想,我参加初中市直讲课比赛,成绩却一塌糊涂。那些在高中曾斩获的各类讲课比赛荣誉,似乎化作扎在掌心里的玻璃碴,好心痛啊!那段时间的我,在自我否定中怀疑自己,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一路艰难行走。那是我一段晦涩、黑暗的时光,也是很没有职业尊严和幸福感的时光。

  还记得在我讲完比赛课的那个上午,您在北校一楼大厅反问我:“你觉得你讲得不好吗?你讲得很好。”这句话您说得很轻,但当时在我心里却分量很重。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它曾给我很多勇气和力量。您还把我这堂课写成文章,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那本样刊我一直珍藏着。这是对那次比赛的一个记录,更是因为感受到您的一片深情厚谊。我时常想起,心怀感激。那时的您像光一样照亮了我!您还对我发表的文章赞不绝口,鼓励我一定多写。虽然我后来写的好多篇都没能发表,但是您坚定又温暖的笑啊,让我备受鼓舞!

  每次比赛,每次会议,您都会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灵感,像火焰一样,燃烧出无数的文字。您乐在其中,不知疲倦。其中的精神,让人佩服!后来您还跟我说,您去三中听课,感觉高中课堂和初中课堂确实不一样。也是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懂得反思,反思高中教学和初中教学的不同之处。这些年,我跟随您准备各种类型的讲课比赛、公开课。在多次备课、磨课、听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入初中课堂,思考该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开启这场备课,该用什么样的篇章来划分教学板块,又该用哪些名言警句来串联一堂课,结尾应该写出一首什么样的诗篇来提升情感……如此种种,在您常青藤一样向上的激情和韧性的引领下,我得以奋发进取,活力满满。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引领下,这些年我逐渐成长。从参加讲课比赛获得第一名,再到课题研究、执教公开课等,皆离不开您对我的引领、帮助、鼓励和影响。

  还记得那年我准备全市讲课比赛,您坐公交车去南校,我们一起磨课。那天,春寒料峭,北风呼呼吹。讲完后,咱俩去办公室讨论了好久,结束时已是午饭时刻,我急匆匆地骑电动车赶回学校,您一人乘坐公交车回家。我竟然让您饿着肚子回了家,每每想来,自责又愧疚。要感谢的话,还有很多。好多次,想说一声“谢谢您”,又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内心。现在,终于通过书信表达我的谢意:“尊敬的王老师,感谢您!和您成为同事,我荣幸万分!”

  孟祥赟

  2025年3月15日


教师应有超越“职称”的追求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2001年评上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在获得高级职称之后,我没有停止自己追求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一路风尘仆仆、激情满怀地走到了今天。我曾经写下这段话:

  年龄越大,越有一种紧迫感;职称越高,越有一种责任感。

  荣誉越多,越有一种压力感;读书越久,越有一种无知感。

  教书越久,越有一种紧张感;研究越深,越有一种肤浅感。

  有的教师过度追求职称,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我有超越“职称”的追求,是什么呢?

  第一,知识。我是一名知识的渴求者。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不仅表现在我的学生时期,而且表现在工作期间。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所学知识十分贫乏,但是我依然用功。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工作3年后,继续深造获得了专科学历;专科毕业工作3年后,又参加函授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之后直到今天,我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还在坚持读书学习获取知识。正是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价值。我认为人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人生在世,时光匆匆。人应该尽量多做点对家人、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数十年来,我不懈追求人生的价值,始终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刚参加工作时周课时为17课时,有时周课时高达22课时。直到今天,我仍坚守在课堂教学一线,周课时为12课时。

  第三,创造。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创造性。特别是教育科研,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自从2000年踏上教育科研之路,我一路奋进。正是这种创造,使我具有了一般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所没有的优势。

  第四,做人。我追求做有真才实学的人,追求做踏实工作的人,追求做诚实守信的人,追求做心地善良的人,追求做表里如一的人,追求做品格高尚的人。我的人生格言是:“我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我以真才实学傲立于世。”正是这些做人的不懈追求,使我在学习、教学、科研、修养等方面不敢止步、不敢懈怠、不敢满足。

  第五,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我也是如此。在几十年的孜孜以求中,我逐渐走向教育的深处、高处。2006年,我评上了山东省特级教师,这是党和国家给予一名普通教师的最高荣誉,能不幸福吗?我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文章,能不幸福吗?更重要的是,做教师的价值在教书育人中不断拓展光大,不断被社会认可关注。我对幸福的追求又怎能止步?

  正是因为对知识、对价值、对创造、对做人和对幸福等这些超越职称的不懈追求,使我成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潜心探索者。

  我希望,每名教师不要把眼睛只盯在“职称”上,不要仅仅为了职称去工作,而是要拥有超越“职称”的追求。这样,你的人生就有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临沂实验中学 王有鹏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王婧:匠心梦想的点灯人

她是职教沃土的深耕者,是匠心梦想的点灯人。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王婧将滚烫的初心融入职业教育,在党建育人、产教融合、教学改 ...

09-03 14:4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09-03 14: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09-03 15: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