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顺:以爱为帆,以韧为桨!他做到了
发布时间:2025-09-04 10:23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A+A-
-分享-

  8月23日至28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举办,来自青岛十六中的张宇顺老师表现突出,在中学语文组比赛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勇夺桂冠。这位1996年出生的青年教师,以温暖的初心为帆,以坚韧的信念为桨,在三尺讲台间划出了一条兼具温度与深度的育人航线,展现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鲜活风采。

  教育的起点:于细微处播撒光与暖

  张宇顺的教育初心,藏在一段小学实习的记忆里。面对一名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女孩,当三次提问都未能得到完整回应时,他没有急于评判,而是转向全班同学轻声说:“她每次都能很快站起来,这份勇敢值得我们鼓掌。”简单的一句话,像一束光点亮了课堂。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争相抢答,连椅子被撞翻的声响都成了热烈氛围的注脚。

  课后,他蹲下身对女孩说:“你身上有种小诗人的气质。”这句不经意的肯定,竟催生出满桌诗稿。他逐篇批注“越来越好了”,看着稚嫩的文字渐渐生长出力量。后来,女孩带着诗作参加市级比赛,当评委提出“开出温暖的颜色”一句搭配特别时,张宇顺温和地解释:“孩子们的世界里,颜色本就有温度。”最终,这句饱含童真的诗句打动了所有人,助她夺得冠军。更令人欣喜的是,全班学生都因这份鼓励爱上诗歌,包揽了赛事冠亚季军。那句“我们都是小小的花骨朵”,恰是他教育信念的生动注脚——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每颗心都能被点亮。

  这份初心延续到高中课堂。他组织学生共同设计班徽,让每个创意都在最终方案里留下痕迹;运动会上,他带领学生排练气势磅礴的“战舞”,更以飞身破障、徒手劈砖的“硬功夫”点燃全场热情,用真诚赢得了全校第一的荣誉。“摔在地上很疼,但看到孩子们举着班旗欢呼,就什么都值了。”他的话语里,藏着教育者最朴素的担当。

  教学的觉醒:从“教书”到“育人”的跨越

  初登讲台时,张宇顺也曾走过弯路。讲授《项脊轩志》时,他将课文拆解为文言实词、段落大意的“知识点拼盘”,以为“讲得细”就是好课。直到教研组前辈一句点拨:“你讲了文、言、树、房,却没讲到‘人’,学生在归有光身上看不到自己,怎能共鸣?”这句话如惊雷乍响,让他猛然醒悟:语文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从此,他的课堂开始生长出温度。不再执着于“讲完多少内容”,而是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被触动;不再拘泥于“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用新闻片段、学生随笔等生活素材,让语文真正“活”起来。教育的魔力,正在于让学生在文字里照见自己,在课堂上被理解、被唤醒。

  成长的淬炼:以赛为镜,反哺日常

  全国青教赛的备赛经历,是他专业成长的重要淬炼。面对10个跨年级教学节段的挑战,他一边承担高三教学重任,一边埋首打磨细节:为一个过渡句模拟五种表达,为一张课件图片翻阅十几份资料。专家“好课堂要有闭环”的建议,让他构建起“生活引入——文本探究——思想升华”的教学路径,努力让每节课都成为完整的成长体验。

  决赛中,他以《与妻书》一课打动全场,三位评委动情落泪。但对他而言,荣誉只是新的起点。赛后,他将备赛所得融入日常:不再追求“无懈可击的课堂”,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真实状态;不再害怕“不完美”,而是珍视多元表达的价值。他主动分享经验,让年轻教师明白:“能走进学生心里的课,就是最好的课。”

  如今,身兼全国德育骨干、人教社教材试教成员、青岛市兼职教研员等多重身份的张宇顺,正将个体成长转化为照亮更多人的光。他的教育实践生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恰是以爱为帆,悉心守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的成长印记;以韧为桨,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省思中,载着孩子们向更广阔的天地航行。而那些被看见、被理解的生命,终将如他呵护过的“小花骨朵”一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温暖颜色”。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王婧:匠心梦想的点灯人

她是职教沃土的深耕者,是匠心梦想的点灯人。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王婧将滚烫的初心融入职业教育,在党建育人、产教融合、教学改 ...

09-03 14:4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09-03 14: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09-03 15: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