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引进第三方资质、程序、监管等方面具体操作办法和规定要求。4月22日,山东省教育厅举行新闻通气会,对《通知》实施提出四点建议。
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在会上表示,规范引进第三方进入校园,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学校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课后服务提档升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严防此工作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改头换面招揽生意的“终南捷径”,严防加班补课加重学生培训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社会公益资源
“课后服务仍以校内资源力量为主,我们将加大工作指导,督促各地落实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补助政策,切实激发校内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我们也希望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社会公益机构(团体)和专业人士,志愿参与到本地区校内课后服务中来,各地、各学校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公益力量支持。”仲红波表示,在此基础上仍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或家长意愿强烈的,可以采取第三方引进的方式予以补充。
确保引进第三方质量过关
引进第三方既要让学生和家长享受到利用课后时间发展兴趣特长、免受校外培训奔波接送之苦的便利,还要尽量引进有公益心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在确保与校外培训同质或优质的基础上,服务收费要明显低于校外培训标准。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需求,做到课后服务向家庭贫困学生免费。
同时,加大对进校服务第三方日常培训行为监管,决不能借机搞培训、招生宣传,不得诱导学生参与校外培训辅导、购买相关仪器器材或课程服务产品。
坚决贯彻中央“双减”要求严格规范服务行为
校内课后服务所有引进机构必须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所有开设课程必须为非学科课程,这是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的底线要求。仲红波说:“我们将加强监督检查,并开设“双减”随手拍、校内办学规范监督等举报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也请广大家长朋友放心,第三方参与的校内课后服务不会成为加班补课的变异形态,也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坚持学生自愿和家长满意原则
引进第三方将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和学生自愿原则,学校不得强迫、诱导学生参加。在制度设计上,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引进的资格名单,最大程度避免个别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直接合作。引进第三方服务质量评价以家长和学生满意度为根本标准。
《通知》明确,学生和家长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达不到80%,学校将责令第三方整改直至终止服务协议;在日常服务中,只要有30%以上学生和家长提出不满意的,学校就会书面责令第三方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终止服务协议。
链接:我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是解决家长托管难题、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部署的重要内容。
2019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出台意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小学课后服务,2019年5月份省政府在济宁市召开现场会进行部署推动,当年全省小学开展率达到94.36%,惠及小学生365.63万名,实现了有需求的小学生全面保障,并鼓励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参照执行。
202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省教育厅再次联合各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等文件,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工作,并逐步延伸到初中阶段,健全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制定各项规范要求,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应开尽开”、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实现了“应保尽保”。
作者:冀春鑫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