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双减”一周年系列访谈
评价即育人: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导向”
发布时间:2022-08-08 10:4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桂玲 A+A-
-分享-

  本期主题:“双减”下的评价变革

  本期嘉宾:淄博市张店区教体局局长朱训勇、平邑县实验小学校长王善红、德州市实验小学教师夏臻臻、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王翠平

  

指向素养,让“考场”变“成长场”

  记者:“双减”深处,是评价之变。我们怎样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源头”,深度促进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转型?

  朱训勇:评价要实现从“育分”走向“育人”。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这是“双减”下学业评价形式革新的必然要求。淄博市张店区早在3年前就探索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试,在任务设置上力求做到任务式、主题式、项目式、跨学科式、情景式,给学生提供主题,以任务驱动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展示自我个性,让学生学会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学期末,张店区各学校注重创新形式,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活动异彩纷呈。在评价内容上,侧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更注重体现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等特点,积极运用立体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突出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平台。

  如,城中小学语文测评设置了“词语王国大冒险”“美文朗读我最棒”“我是小小演说家”“魔字奇缘”“美文重现”“语言大师”等项目,数学测评设置了“数字岛”“智慧岛”“木屋小迷宫”“魔力故事堡”等项目;实验小学基于学校项目学习特色,开启了趣味十足、别开生面的“游园活动”——以动物为主题,把语文、数学知识与游戏融合,设立了“好运兔子洞”“木屋小迷宫”“魔法故事堡”3道关卡。师生、家长全部参与,呈现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样、评价视角多维的特点,把“考场”变成了“成长场”。

摒弃“短视”,让儿童成为积极生长者

  记者: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学校层面如何通过改进评价激励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王善红:我们学校通过研发基于“五育融合”的过程性和真实性学习生态评价体系与机制,探索以“小杏仁星卡”积分评价体系激活每名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坚持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导向,构建全员、全面、全程的学习生态评价机制。学校淡化纸笔考试成绩,突出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品质、进步、特长等,设置10项评价指标,包含课堂、作业、阅读、艺体、劳动、文明、创新等,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赋分,兑换星卡,集满10种星卡会被授予“十星少年”。实现了多把“尺子”量学生,学生的每个闪光点都被发现、被肯定,让儿童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成为自主学习者、积极生长者。

关注“五育”,让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有舞台

  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印发相关文件,对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都提出了具体评价标准。具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操作?

  夏臻臻:身为班主任,我结合学校“七星少年评价体系”丰富了“班级代言人”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劳动课程中针对不同学段设计课程,低年级学生可以自己洗衣服、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中年级学生可以学做特色美食……我们班先后涌现出50名“班级小厨王”、6名“校级厨神”。

  王翠平:我们学校开发了德育品牌“拼图行动”。它的内涵是“每一个你都很重要、每一件事都很重要”,把一个个核心素养细化为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让学生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同时,通过“班级优化大师”的智能评价系统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共同调整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张桂玲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2025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举办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08-01 08:45山东省教育厅

开始征集!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荐书活动来啦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

08-01 10:58山东教育发布、山东教育社

山东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启动

山东省 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工作今天启动,工作将持续到 9月12号。

08-02 09:48山东电视台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