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眼中,他是“时间管理大师”;在朋友心中,他是乐观向上的“桥哥”;在受助者眼里,他是雪中送炭的“暖心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却用简朴的生活、无私的奉献和积极的态度,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的真谛。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
张军桥等人在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做公益培训
公益路上的“隐形英雄”
“他跪地做心肺复苏时需要脚大拇指用力,一双运动鞋大拇指处都有了两个洞,他还舍不得扔,让他母亲帮忙修补。”作为张军桥的同事加老同学的姚福旺知道,张军桥的公益之心,早在学生时代就已开始萌芽。高考那时候,张军桥同学的父亲不慎在建筑工地受伤,凑不齐大学学费,张军桥找到母亲想帮他,后来他担心同学见了家长不自在,就自己拿着母亲给的钱去帮助同学。还有一次,他去报社买报纸,再拿着报纸出去卖,最后将所得全部捐给慈善会。
张军桥的生活极其简朴,从不追求物质享受,却把每一分能省下的钱都投入公益事业。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浮烟山院区急诊科护师韩元庆说,医院会给张军桥一些补贴用于公益培训,他从不留作己用,全部用来购买急救模拟人、培训教材,甚至直接资助困难群体。他的善举不仅体现在公益培训上,还延伸到了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中。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自掏腰包购买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那些无人照顾的老人家中。有时候,他还会帮老人打扫卫生、修理家电,陪他们聊天解闷。
“我不知道大家的后备箱装的什么,桥哥的后备箱是满满的模拟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浮烟山院区脑系科护师张艳利回忆道。起初,张军桥开的是一辆普通小轿车,但随着急救培训需求的增加,后备箱塞满了模拟人,连后排座位都堆满了教学用具。最终,他不得不换了一辆空间更大的车,只为能装下更多培训设备。
张军桥(右一)与志愿者合影
他是“时间管理大师”
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王慧眼中,张军桥是名副其实的“时间管理大师”。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白天在医院忙碌,晚上还要抽空做公益培训,甚至深夜仍在办公室苦学英语。
“他有一套房子本来是用于孩子上学,后来因为缺培训场地,就把这套房子改装成了工作室。”王慧说。更让人佩服的是,为了节省开支,张军桥自己动手粉刷墙壁、安装设备。他常常利用午休或下班后的零碎时间,一点一点地完成装修。最终,这间简陋的工作室成了急救培训的重要基地,很多人在这里接受过专业培训。
援外任务对英语要求极高,张军桥开启了“疯狂学习英语模式”,他办公室的灯经常深夜了还亮着,那是他在办公室背单词、练口语。有时候,他甚至一边吃饭一边听英语听力,连走路时都在默念医学专业术语。
“那段时间,我们经常看到他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王慧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突击学习,他英语有了很大进步,并成为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的队长。
传递温暖的“生活榜样”
工作中的张军桥严谨认真,生活中的他却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单靖华说,张军桥喜欢露营,常常在周末约上三五同事,到郊外支起帐篷,一边享受自然,一边讨论医学案例。“科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叫他‘桥哥’,因为他总能带给大家正能量。”单靖华说。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学生史建明说,桥哥的朋友圈里,他出镜的每张照片都露着一排大白牙,笑容爽朗而富有感染力。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会抽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工作中的桥哥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他更值得我们学习。”史建明说,他也想成为像桥哥一样,工作中能引领别人、生活中能感染别人的一个人。
从公益奉献到专业深耕,从争分夺秒到笑对人生,张军桥用行动书写了一名医者的担当。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常方方 王路欣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在诸城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的VR体验区,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七年级学生张艺琦戴着设备,沉浸式体验了一次“毒品陷阱”模拟场景 ...
青州市委教育工委立足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求,构建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共建机制,通过联学、联研、联教,推动理论学习成果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