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潍坊高新区:“七字诀”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发布时间:2019-09-23 09:32 来源:山东教育报作者:冯元民 徐志坚 A+A-
-分享-

本报讯(通讯员 冯元民 徐志坚)近年来,潍坊高新区认真查摆给教师带来过重负担的原因,采取7项措施,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出教育活力。

“放”,让教师在学校自主办学中释放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学校下放用人权、财务权、评价权等六大类34项权力,管住“行政之手”对学校办学的干扰;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让教师有了建议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减”,让教师静心从教,回归校园。坚持对评价检查项目“做减法”,对学校的督导检查实行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检查。据统计,全区今年对学校的督导指标较往年减少了60%,上半年下发文件较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召开的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减少了二分之一。“调”,让教师在流动中找到合格岗位。扎实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将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岗位竞聘等全部等额下放,由学校公平公开择优推荐。“招”,以优质师资提升竞争力。通过师生比、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总量,构建起骨干教师招聘、“双一流”高校招聘、社会招聘、择优选聘等多渠道教师引进体系。“扶”,以专业自信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推进基于专业发展需求的“订单式”培训,并向高校院所定制专属“培训菜单”。该区借助首都师范大学COP项目,实现了教师网上观课、网上教研,并使教师自我观课、自我诊断常态化。“奖”,让教师的劳动创造得到尊重。争取财政和区内企业的支持,设立名校长奖励奖金、优秀教师绩效奖金、领军人才支持奖金,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积极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作量、工作业绩占比达80%,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导向日益突出。“聚”,让教师工作得到更多社会同行的认可。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程,每年组织家长进学校学习教育方法9万多人次。组织学校全面建立办学理事会、班级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作者:冯元民 徐志坚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从资源均衡到质量跃升的县域实践—— 高密教育“破茧成蝶”

高密市柴沟镇土庄小学是由4所小规模学校合并成的乡村小学,有115名学生、21名教师。一年内,教师获县级以上表彰超80人次 ...

10-09 10:2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课堂内外有了“第二大脑” ——潍坊市潍城区打造数智赋能区域教育生态

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的语文课上,四年级学生正学习《猫》这篇文章。与以往不同,学生饶有兴致地“刁难”着AI。

10-15 15:02中国教师报

从培训到竞赛,潍坊这样“锻造”学前教育主力军

10月15日至17日,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2022—2025)学前组群组活动在我市顺利举办。

10-19 09:30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