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共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普及开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一校一模型”,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绕劳动课怎么上、劳动周怎么安排、校园轮流值日制度怎么建立、家校如何协同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落实、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怎么建怎么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创新。市教育局将从中推介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案例,供各学校相互交流学习。
五大实践基地,让劳动育人落地生根
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
三年来,传泰小学依托所处山村环境优势,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五大实践基地,让劳动育人落地生根。
(一)建立种植实践基地:建设阳光农耕苑
学校租用村里1500平方土地,建设“阳光农耕苑”,作为学生种植实践基地。开设“农耕课程”,现已形成了农耕课程三部曲:《我爱家乡的黑土地》《我爱家乡的红山楂》《我爱家乡的野菜》。按照时令节气,同学们整地、种植、除草、捉虫、收获,在参与中体验、收获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走进大山,走进农田。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知农情,学农事。每一位田间的老乡都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
(二)建立自然观察基地:走进清风寨和大黑山玫瑰园
学校地处旅游景区清风寨山脚下,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神奇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学生一起探寻清风寨的秘密,观赏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熟悉家乡的山水,了解家乡的过去和未来,为家乡的发展骄傲和自豪。
学校周边的大黑山富硒玫瑰园已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了全面认识家乡的发展,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玫瑰产业园,摘玫瑰、做玫瑰鲜花饼、见证提炼玫瑰精油。看家乡的新风貌,认识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更增强为了家乡的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建立非物质文化基地:走进根雕艺术城
学校所在的山乡是远近闻名的根雕之乡,学校和非物质文化基地—根雕艺术城比邻而居。借助这一优势,带领学生走近根雕艺术,看根雕艺术的传统工艺及发展,学习根雕技艺,感受浓烈的艺术文化气息,更感受到通过劳动的创作,见证一件件貌不起眼的树根转化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之美。
(四)建立体验教育基地:走进山楂园和启明星果品有限公司
学校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果品厂,参观和体验山楂制品的生产过程,体验包装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学校还租用了村里700平方土地,建立山楂园。每到山楂的生长季,带领学生走进山楂园中,打草施肥喷药,参与山楂的管理劳动。
(五)建立社区服务基地:走进许家庄幸福院
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幸福院,为老人们扫扫院子拖拖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聆听老人们讲讲过去的生活,感悟现在生活的美好。
传泰小学的劳动育人课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具有生命的气息,富含着劳动的美。对孩子来说,学到哪些知识、习得哪些技能,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心底播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传泰小学的教师们,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劳动、有精神、有科学和有梦想的教育。用“劳动”在孩子们心田播下了美好的劳动种子。
编辑:迟佳
近年来,临沂罗西小学紧紧围绕“以和育德、以雅养正”办学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全学科阅读为突破口,全力唱响“ ...
近日,泗水县实验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与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赴泗水县柘沟党史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