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学校
发布时间:2021-03-22 15:0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孙锐、王飞 A+A-
-分享-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学校是一所区直九年一贯制学校,辖古城、林桥和兰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超五万平方米。校园内的文化长廊犹如腾飞的巨龙,将整个教学区域连融一体,体育馆、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教室配备齐全。现如今,学校已成为鲁南苏北区域一颗绚丽的教育明珠。

在枣庄市教育局、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台儿庄区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学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主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陶冶师生心灵为宗旨,以新课堂达标为动力,以“四联双推”为抓手,全面落实党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博学、尚美”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审美;明确了“德育为首、质量强校、创新立校、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树立了“培养优秀生为己任,创新教育理念,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为育人理念,努力探索“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创新力强、善于交流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发展之路。

为实现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新课堂达标”为新的发力点,以“四联双推”为驱动轴,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成立了教师发展共同体,精心培育教师发展的优质土壤,采用“底线+榜样”的模式,打造锤炼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带动精品高效课堂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广学科组、年级组“磨课”制度,磨砺教学思想,切磋教学技艺,钻研学科知识,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境界。学校坚持走开放式办学之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的发展经验,请专家进校园,举行新课堂达标专题讲座,多次派老师到名校拜师学艺,赋予老师新思想新动力。

为充分发挥古城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镇域、校际间差距,共同开展学校联盟、教师联谊、教研联合、品牌联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古城学校与马兰屯镇第二中学、枣庄市第十七中学、邳庄镇中学,成立了四校联研共同体,每月联合组织一次党员联谊活动、开展一次新课堂达标观摩、举行一次陶冶心灵活动、举办一场管理提升研讨会,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联研”研修模式,创新联研活动方式,实现了共同体内部各校资源共享,达到了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合作共赢、共同成长提升的目的,引领台儿庄区教育不断书写着壮美的诗章。

“古运河畔,台儿庄大战,将士热血铸就,爱国杨威不朽诗篇。兰祺河边,古城校园,师生激昂高歌,崇德尚美立志立言。我们沐浴新时代阳光,勤奋向上指点江山;我们滋润新时代雨露,强心健体奋勇向前,壮志凌云冲九霄,复兴重任挑在肩。我们迎着东方的朝阳,发愤学习排除万难。我们今天桃李飘香,用青春耕耘家园;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蓝天。我们高举着五星红旗团结奋进,永远向前,向前,向前!”这首台儿庄古城学校的校歌——《奋进之歌》,是古城学校师生沐浴在党的阳光里,勇挑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洋溢着昂扬的斗志,锐意教研育人,勤奋努力拼搏,培育梅兰竹菊精神的写照。(孙锐 王飞)

学校简介: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学校始建于2013年10月,是一所区直九年一贯制学校,辖古城、林桥和兰祺三个校区。古城校区坐落在享有“天下第一庄”美誉的台儿庄古城5A景区北部,兰祺河畔,台中路与台十八路交汇处,紧邻新台高速、231省道和台儿庄高铁站,占地105亩,建筑面积50225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27个,教职工414人,在校生6600余人。教师研究生学历16人,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20人,山东省特级教师2人,齐鲁名师1人,枣庄市学科中心团队个人工作室9个,枣庄市名师9人。

作者:孙锐、王飞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