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全体教师理念上切实转变,行动上深入研究,作风上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建设‘和真’课堂,优化教学生态”教学创新项目的实施。
学习先行,更新观念
一学标准。各学科组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和真”课堂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校组织了“和真课堂”建设教学理论达标测试,对老师们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验。
二学理论。学校选择冯卫东教授的《为 ‘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一书作为共读共学资料,学习采用集体共学和自主细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结束后,及时组织读书分享会。通过阅读,老师们从冯教授的论著中找到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比照反观,查找不足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课堂教学查改活动。首先是教师个人对照课标和学习的理论查找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个性化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反思,制定改进措施。接着各学科组组织教师根据“和真”课堂建设的要求开展深入研讨,查找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足,并讨论解决问题、补救不足的方法和措施,制定了学科组“和真”课堂建设工作计划。全体教师通过反思、讨论,反刍构建“和真”课堂在教育中的强大功用,夯实了“和真”课堂建设的情感基础,增强了教师共建“和真”课堂的意识与能力。
聚焦课堂,优化教学
备课组开展“每人一课”,将集体备课与个人教学改进相结合。学校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按照“个人主备,共享同备,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同时开展“每人一课”活动,一学期内备课组内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讨课,并提出了 “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活动要求。“每人一课”将教研活动化整为零,让听评课活动灵活机动,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实践新理念、探索新模式的机会。
学科组定期组织教研,将课例研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在年级备课组开展研讨课的基础上,学科组筛选出典型课例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课例研讨采用“观—述—议—思”的模式进行。各学科安排骨干教师出示研讨课,汇报备课思路和备课组研课情况,所有观课老师再针对“和真”课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
老师们在多次研讨中对新课堂中的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性认识。各学科组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积极总结提炼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将教师培养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学校安排名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开展好教学互动活动,以名师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梯次培养。名教师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新教师,课前指导备课,走进课堂听课,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困难。在带好徒弟的同时,出示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抓实常态课,让“和真”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在全校课堂中落地,力求每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提高。
编辑:白天
审核:迟佳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