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第十二中学:家校社联动,守护学生用眼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17 09:4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赵剑漪 A+A-
-分享-

  “通过抽测初一年级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的视力,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视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视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班,视力好于对照班。”近年来,荣成市第十二中学以运动防控青少年近视为目标,构建青少年校内外结合的“HSC”三方联动模式(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合行动),设计运动防控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方案,建立全面、系统的实施策略,以倡导体育运动的方式防控青少年近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该校把体育课作为防控近视的主战场,倡导运动、培养兴趣,主动跟电脑、手机“抢学生”。初一学生晓阳入学时原本品学兼优,但自从上学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后,不仅成绩直线下降,而且因视力急速下降而戴上了眼镜。其家长对此一筹莫展,只得向学校求助。体育教师刘艳妮通过找晓阳谈心,了解到他的偶像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就开导他:“你的模样、身材和王楚钦好像呢!你也可以打乒乓球啊,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个乒乓高手呢!”刘艳妮一边用言语鼓励他,一边手把手地带他打球训练。一学期下来,晓阳心里整天记挂的“网游”变成了乒乓球,眼镜度数也再也没有增长。

  为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校精心打造了有趣有量的体育课堂。体育组教师先后开发了球类、体育游戏类、身体素质类等多种类型的健眼活动,力争满足每名学生的兴趣点。

  几年下来,该校开发的“乒乓护眼操”“花样足球”“趣味篮球”等健眼活动有效缓解了学生学习用眼疲劳,达到提高球类技术和保护视力的双重目的。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体育教师注重设置动态和静态的视力干预措施。比如,在地上摆放静态标志碟,设计身着不同颜色分队服移动的学生,动静结合,让学生的眼部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学校开发了“一班一品护眼桌舞”,每学期组织单人、双人、班级等形式的桌舞大赛。为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各班成立了桌舞创编小组,自选主题和音乐,并利用“课前一支歌”时间进行推广。学生每天做好两次眼保健操:上午大课间,做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眼保健操;下午,选用本校创编的护眼操。在做操的过程中,学生的双手不接触眼部,通过视远和视近、用力睁眼和闭眼、全方位转动眼球等形式来放松眼睛。这样一来,眼睛疲劳得到缓解,眼部肌肉群也得到锻炼。

  家庭护眼行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长。为此,学校开发出“眼疾手快”“齐心协力”“袋鼠跳跳”“球无虚发”等多个亲子游戏,并加大宣传力度,号召父母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视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进了亲子感情。过去,初二学生小美经常上课迟到。班主任深入走访后发现,每天晚饭后,小美的父母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一家人极少交流。这导致小美也迷恋上了手机短视频,经常看到半夜。此种情况在学校已经不是个案。为此,学校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学生家长推介亲子游戏,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课余时间放下手机,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此外,学校每天还布置了素质类体育家庭作业,如“天天跳绳”,引导学生养成利用课余时间健身的好习惯。为确保学生练习的实效性,班级每月评选出“健将星”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励其积极性。

  学校地处沿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学校利用周末开展“寻梦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学生远离电子设备,走出家门,更多地参与集体生活,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体魄。

  经过近几年的行动实践,该校学生的近视率下降明显,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特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是学生的身体更棒了,“小眼镜”更少了。(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赵剑漪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