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枣庄 > 正文
用教育家精神点燃希望之光——枣庄市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5 08:5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A+A-
-分享-

  【总编说】 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是每位教师的精神标杆与“心之所向”。近年来,枣庄市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引领全市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切实打造枣庄教师教育品牌。在引领教师成长为新时代“大先生”、推进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暑假开始前,枣庄市实验小学校长于伟利已将假期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要做好各类管理任务外,她还要参加“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培训,以及利用自己的国家级名师工作室开展系列活动。

  在鲁南大地,像于伟利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教育家精神时刻守护着校园和学生的教师还有很多。

  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始终坚持“教者从优”理念,做到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满足,全市教师队伍配置趋于合理、学历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待遇明显改善,打造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师德建设 打好“师德”底色

  “在古代,教书这一职业被人称之为‘先生’。做‘先生’,首先要是一个大写的人。”在枣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看来,教育家精神是中国教师群体铸造的宝贵智慧成果,内涵深刻、意蕴丰厚,是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精神灯塔,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坐标。

  基于这一认识,该市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人才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枣庄市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构建全链条师德素养培训体系,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汇聚起教育的磅礴力量。组织开展了“教育家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实施“红色师德”培育计划,挖掘鲁南地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面向教育局机关干部、校长和骨干教师,先后组织了66期“枣庄教育大讲堂”,通过师德讲座、专业论坛、外出访学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同时,先后举办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陆繁伟、“齐鲁最美教师”孟凡芹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典型树德的方式激励更多教师成长。

  此外,该市还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汇编成册,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提高法治素养、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以现实案例警示人,将教育部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作为防范警示线,让教师知准则、守底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

  2013年,时任滕州市鲍沟镇教育办公室团委书记的张敬文关注到,当地一些留守女孩存在成绩不佳、兴趣志向模糊等问题,于是决定牵头启动“美丽女孩精准帮扶行动”。10余年来,她千方百计筹措帮扶资金80余万元,让3000余名农村留守女孩受益。

  “爱,是教育的灵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浇灌每名学生。这样才不愧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先生’。”张敬文说。

  扩充队伍 选配优质师资力量

  枣庄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兴市战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提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积极扩充教师队伍人员补充通道,建立了事业单位统一的公开招聘、学校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选聘公费师范毕业生、域外选拔优秀教师和教育优选人才、招聘“三支一扶”支教教师等“1+N”多元化教师补充机制。3年来,该市共招聘教师5406名,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结构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积极争取扩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范围,将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从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选手,以及枣庄市外获得市级及以上名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综合排名专业前50%的省内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全部纳入引才范围。3年间,共引才38名。

  与此同时,该市实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任、青年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获得更多成长空间。在枣庄“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骨干教师、教科研等评选工作中,针对乡村教师实行计划单列,尤其是建设工程培养人选,在课题研究、项目培育等方面,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成长为一名“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乡村优秀教师候选人”“枣庄市具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枣庄市骨干教师”和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获得者,峄城区底阁镇朱官庄小学教师刘敏只用了11年时间。如今,她仍坚守在乡村校园。

  在落实教师职业幸福感上,枣庄市建立了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教师职称岗位分级聘任、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改善乡村教师食宿条件、提高教师体检标准等措施提升教师幸福感。

  比如,在职称制度改革上,从2020年起,对在乡村工作满10年、20年、30年的教师,实行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的政策,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在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上,实施“教师周转宿舍房”建设项目工程,切实解决乡村教师住宿、热水热饭、降温取暖、洗浴如厕等实际问题。几年来,该市共投资9000万元,新建、改扩建周转宿舍800余套,全力保障乡村教师“教有所居”。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庆祝第40个教师节的重要节点,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年。为此,全市共表扬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637名,比往年增加了196名,以实际行动提升教师待遇,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卫说。

  人才领航 提供事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枣庄市聚焦中小学教师发展,围绕“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实施“领航校园长能力提升行动”、校长后备人选专项培养工程、校长牵引工程和教育名家牵引培养工程,全面夯实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培训、科研得到快速成长,为自己的从教进阶路加上了高质量“砝码”。

  “从2021年开始,我市打破县域内校长由区域内组织选拔的惯例,实现了全市副县级学校校长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统筹,并实行竞争性选拔。目前,枣庄十八中等2所高中学校校长都是全市调配。”枣庄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周楠说,“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计划在全市拿出10所学校校长岗位,面向市、区(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竞争性选拔。同时,选择10至20所市内名校以及名校长所在学校,全市域通过竞争性选拔统筹择优选聘挂职副校长,为校长队伍涵养后备力量。”

  与此同时,为促进具有枣庄教育风格和本地特质的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产生与成长,该市还特别注重开展从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到教学能手、枣庄名师的递进式培养。

  全国模范教师、齐鲁教育名家工程培育人选、枣庄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武淑静,齐鲁名师、齐鲁教育名家工程培育人选、枣庄三中级部主任王慧等都是在这种递进式培养中成长起来的。目前,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示范、引领、创新、共享”等作用,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沙龙研讨、课题研究等系列主题活动,为培养造就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不断努力,引导教师做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人。

  作为全国首批“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工作室主持人,于伟利认为,好老师不仅仅要自身专业技能过硬,更要带动其他教师“升级”。

  “我的国家级名师工作室已在全国设立基地学校17所,现有核心成员16名、骨干教师16名、种子教师19名。”据于伟利介绍,工作室致力于中青年教师发展的成长平台、推进教育改革的前沿平台等“六个平台”建设。目前已培养出5名特级教师、7名齐鲁名师、30余名省级名师和名班主任。

  “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成长为‘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推动枣庄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提及下一步“教育家”未来的培养发展目标,王光明这样表示。

作者:胡乐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以评价助力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对于学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紧扣铸牢中华民 ...

08-08 09:05中国教育新闻网

滕州市滨湖镇联区:“学教护管”四维发力 筑牢法治教育根基

近年来,滨湖镇联区始终秉持“育人为本、法治为纲”的原则,立足“学、教、护、管”四个维度,走出了一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 ...

08-11 09:5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用教育家精神点燃希望之光——枣庄市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暑假开始前,枣庄市实验小学校长于伟利已将假期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要做好各类管理任务外,她还要参加“齐鲁教育名家”培育 ...

08-25 08:5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