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9 11: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陈士葆 董娜 A+A-
-分享-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坏学生”?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差不多就是教师和家长眼里“好学生”的代名词,由此形成了对立面的“坏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游离于“好”与“坏”之间,成了普通学生。社会转型期,我们如何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了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路径,既为我们科学恰当地评价学生提供了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与实践对接的思路。

首先,要转变评价的观念。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好的童年是人一生的“心理资本”。学习成绩和排名只是多彩童年中必要但非充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和尺度。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评价的维度也应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无论性别、民族、区域、家庭背景等差异,最终指向其全面发展。“全面”,在纬度上应真正回归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在经度上应重视强化过程。无论令人高兴的成绩还是令人不快的问题,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情。教师不要大惊小怪,而要学会理性分析、坦然面对。

其次,要有机融合社会、学校、家庭一致的价值导向。随着教育发展的“全社会教育”路向,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不同主体的评价和虚拟化同伴关系的快速发展,叠加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这势必会使尚未建立起稳定、正确和成熟价值观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混乱和迷失,也会造成其“多面派”的人格。“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这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学家的共识。教育以其特有的价值属性,与每个个体生命历程联结,教人向善。因此,要尽量构建全社会多位一体、以德育为本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机制。“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立德树人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因此,淡化唯分数论,多用富有正能量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成才的欲望,唤醒其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要注重显性语言和隐性行为习惯的互动内涵。对学生的评价要充满期待,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杜绝消极性语言。当评语充满“笨”“懒”“磨蹭”“反应迟钝”等消极的字和词时,无论出自家长、教师还是同伴之口,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自尊心、学习动力、互动关系造成伤害。这无疑是一种语言暴力。而“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你现在不懂”等所谓情感的单向输出,饱含“情感绑架”和专断的评价观念,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因此,在显性评价和隐性行为中,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克制“自我中心主义”和双重标准,不“越位”评价,不高标准要求他人和低标准对待自己,应以同理心换位思考,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动机和过程,帮助每名学生在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人生道路中成长成才,并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只有学会推己及人,才能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作者:陈士葆 董娜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