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德州 > 正文
德州市齐河县:教育融合惠及每个“特殊孩子”
发布时间:2021-02-05 11:42 来源:齐河县教体局作者:石少军 A+A-
-分享-

日前,德州市齐河县特教中心联合齐河县残联、齐河县蓝天亮剑应急救援队,开展春节下乡入户送温暖活动,为60多个送教上门的孩子送去了新衣服和新鞋子。每到一户,家长们都热情地迎接,拉着老师的手,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当天,教师们还为孩子开展了语言训练。

近年来,齐河县教体局依托齐河县特教中心,探索特色融合教育,创新“1+N”教学模式,坚持“康教结合”“送教上门”,保障每个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融合教育变关门办学为开门办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使这些特殊孩子从一种“被隔离”的教育环境中解放出来,提升孩子们自信心,有利于日后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融合发展,助特殊儿童顺利回归社会

1月13日,齐河县特教中心联合齐河县残联、山东师范大学东海实验学校,共同举办“支部共建 普特融合”主题党建活动,齐河县特教中心与东海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表演结束后,孩子们一起玩投沙包、袋鼠跳等游戏,大家互相助威、互相关爱。融合活动的开展既让正常孩子感受到残疾孩子的那份自强,又让残疾孩子提升了面对困难的自信。此次活动,正是齐河县全力推行普特融合教育的一次充分展现。

齐河县特教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靳贤权说,对于残障孩子,如果特殊教育学校采取隔离封闭式管理,则不利于实现“让特殊儿童少年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教育目标,并给一部分特殊儿童少年今后回归社会造成困难。

当下,国际社会倡导融合教育,齐河县特教中心率先而行,走在德州市前列。2018年,齐河县特教中心开始探索融合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障儿童少年,学校调动各方的积极因素,采取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联谊的形式,促进普特融合的发展。2018年5月,齐河县特教中心与第四实验小学、清华园学校成为了“手拉手、心连心”联谊学校;2019年10月,齐河县特教中心与济南大学签约合作办学,成为济南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

如果说普特融合活动能够增加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了解,那随班就读会让彼此间联系更加紧密。靳贤权称,随班就读更有助于残疾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和正常孩子交往的自信。他们虽然与正常孩子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他们的进步、成长仍是那么顽强、精彩、毫不逊色,也使正常孩子认识并学习到这个群体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精神,从而愿意接纳他们,更愿意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

靳贤权介绍,齐河县特教中心的残疾孩子们初中毕业后能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一技之长后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初中毕业生大、中专升学率连续三年在90%以上,连续两年被中共齐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9月,齐河县特教中心党支部被齐河县教工委、齐河县教体局评为优秀党组织。

特色课堂,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来,同学们,听我的口令节拍,拍手鼓时一定要注意节奏,1、2、3开始……”1月6日,在齐河县特教中心唱游教室内,老师正在为孩子们上奥尔夫器乐表演课。这样的特色课程,齐河县特教中心开设了10多种。

齐河县特教中心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1+N”走班选课课程体系。“1”为基础文化课程,“N”为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设的职业、特色课程,打破班级界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走班选课,培养孩子们的生活生存技能。学校相继开设绘画、足球、美工、五谷画、剪纸、面塑、奥尔夫器乐、厨艺、律动、体育、康复、认知等课程,深受孩子们欢迎。

五年级学生小静的剪纸作品《他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大家的英雄》,2020年荣获了德州市致敬最美逆行者主题创作活动一等奖。现在,小静特别自信,每天都面露笑容,而刚来到学校时,她还比较少言寡语,颇为内向、自卑,经过一年来的“1+N”课堂融合教育,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特长,不但剪纸技术突飞猛进,律动舞蹈等多方面都表现优异,在2019年齐河县第一届残疾人春晚上,她表演的舞蹈《中国龙》赢得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八年级学生小明患有肢体残疾,之前不敢上台表演,老师发现他有舞蹈和表演特长后对他进行专门训练。2019年5月,在齐河县迎宾广场组织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中,他表演的情景剧《最好的未来》,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除了学生们出类拔萃,教师们也积极进取。语文教师颜文倩2020年获评齐河县优秀班主任。她没有绘画基础,学校组织面塑培训时,她对面塑制作产生了兴趣,常常在家自学,面塑制作水平日渐提高。“1+N”课堂推出后,她便主动提出开设面塑课,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在面塑课教室的展示柜上,摆放着上百件师生的作品,有仿制的各种食品、物品,也有动物、花朵和京剧脸谱,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靳贤权介绍,齐河县特教中心以“携手相伴、融合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打造“省级特教一流学校”为目标,通过改革办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构建“学习文化知识与学习生活生存技能并行”的“1+N”课程体系,力争三到五年把学校打造成省级平安校园、人文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建成省级一流特教学校。

齐河县特教中心投入近4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银行、超市、家政、医院、交通、餐厅等多个生活情景教室,配置了感觉统合、语言个训、认知互动、心理干预、美工、律动、康复等资源教室。

齐河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程向东称,作为德州市的“智力与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齐河县特教中心探索康教结合,助力学生们全方位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内容,逐步实现学前、小学、初中、职教15年免费教育,使他们最终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人,在心理、行为上都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送教上门,实现“一人一案”个性化教育

“小燕真棒,今天又进步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1月22日,教师梁倩倩来到齐河县华店镇东吕村小燕家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小燕患有重度残疾,无法正常入校学习,2018年开始,齐河县特教中心选拔优秀教师组成送教团队,下乡入户送教。作为德州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梁倩倩每周都去小燕家送教,开展言语课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课,3年来,为小燕送教上门100余次。“小燕以前特别怕外人,现在见到我就给我一个大拥抱,整个人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梁倩倩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扶贫路上,残疾贫困孩子更是脱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齐河县充分发挥教育扶贫职能,精准掌握重度残疾儿童教育需求,

“在送教上门的工作中,其实最大的困难还是源自于家长,因为有些家长对老师送教上门持有不理解的排斥态度,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期,我们需要做更多细致的政策宣传和沟通工作。”梁倩倩深有感触地说。

扶贫先扶智。推动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我们中心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送一些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平等地享有学习的权利,树立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靳贤权说。

齐河县结合实际,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全面了解送教上门孩子的智力水平、致残原因、病史、治疗情况等,科学评估现有发展水平,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及建议,共同研究制定年、月、周三级教育计划、目标及策略,实现“一人一案”个性化教育。

程向东说,为给“送教工作”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齐河县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资金保障,每名学生每年8000元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为送教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与此同时,齐河县组建送教团队,定期召开齐河县送教上门工作培训会,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随班就读学校的资源教师实行“手拉手”全方位结对指导,搭建互动平台。目前,齐河县共有40多名教师承担了送教任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6000余人次。(作者:石少军)


(原标题: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教育融合惠及每个“特殊孩子”)

作者:石少军

编辑:贺蕾

相关阅读

乐陵:这个暑假“动”起来

 近日,清晨一大早,在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运动打卡”活动如火如荼。“47.48.49……”四年级二班近20名 ...

08-01 14:19乐陵市教体局

夏津以“三体1+N”破解体教融合“碎片化”难题

在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浪潮中,夏津县教体局以创新的“三体1+N”育人体系和省级、国家级试点项目、基地的落地, ...

08-05 14: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乐陵:“一站式”助学贷款优化服务助力学子圆梦

近日,随着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德州市乐陵市2025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进入高峰期,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乐陵籍学生邢胜男 ...

08-18 09:20中国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