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孙运波教授
8月1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和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12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首都宾馆举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教授、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孙运波荣获第12届“中国医师奖”。
“中国医师奖”是国务院审批的医师行业最高奖,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第12届“中国医师奖”经过初评、终评与公示,评选出80位获奖医师。
孙运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大附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2020年春节前夕,疫情发生后,他带领青大附院救治团队接诊了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并将其成功治愈出院。身为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他,前后参与救治24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100%。其中最大的90岁,最小的6岁。
摘下口罩亲自为患者示范
1月17日,对于青大附院以及孙运波来说,都将是不可磨灭的重要记忆。尽管在之前,医院和他已经对发热门诊和各窗口科室进行了缜密细致的防护指导,但山东省首例患者的突然“到访”还是令医院所有人深吸了一口气。
被确诊隔离后,孙运波带着自己的团队进驻隔离病房,开始投入到真正的救治工作中。这对于孙运波并非难事,早在十几年前抗击非典和甲流时,他就以自己深厚的医学功底和救治能力给岛城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孙运波将山东首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
首例患者入院第三天后情况急转直下,迅速发展成重症,而感染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不具备使用呼吸机和其他设备的条件,应急情况下孙运波决定给患者实施无创伤救治手段。“病人那时已是挣扎喘气,面色紫绀提示大部分肺已经闭塞实变。”紧要关头,孙运波走进隔离病房鼓励和传授肺功能复张锻炼,甚至 摘下口罩3米距离外为患者亲自示范呼吸锻炼要领。他表示,那时并没有想太多,就是想让患者能够看清楚自己的嘴,知道如何用力。尽自己所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恐惧。1月29日上午,这位患者成功被治愈出院。
先进技术带领团队“抗疫”
为病人和同事们的安危,孙运波经常只身一人一次完成5个插管的操作。病房内多个病人全套使用了ECMO、呼吸机、CRRT,孙运波全力兼顾,一站就是数小时,直至病人脱离危险。当88岁新冠患者突发脑和肝脏损害伴意识障碍,唯有甄别病因才能正确救治的紧急关头,孙运波频繁进入隔离病房,在患者不能侧卧弯腰的情况下,娴熟的从椎旁快速实施蛛网膜下腔穿刺引流,由于通过脑脊液化验明确了病因,给予患者精准治疗,使其治愈出院。
90岁的新冠重症患者突发消化道溃疡出血并DIC、休克,各种创伤性生命支持设备不能使用;孙运波连续在病房监护抢救3天,输血5000余毫升,最终取得保守治疗成功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奇迹,5月15日本地最后两例危重患者康复出院。新冠肺炎病房和医护人员亟待修缮和休整。但国外输入性病例接踵而至。当8月4日最后1例输入性危重患者出院。青大附院新冠患者重症病房共收治了24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100%。其中最大的90岁,最小的6岁。在这里,孙运波带领团队向死而生,在6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共计呼吸机治疗2600小时、持续血液净化治疗960小时、ECMO420小时无1件差错发生,无1名医务人员感染。经受住了抗疫阻击战的考验。
创立“青岛模式”,打响援鄂“战疫”
作为青岛市专家组组长,除了救治青大附院的患者,孙运波还要奔走在各个定点医院。根据首例患者的病情,以及防控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经验,孙运波探索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青岛模式”:早期启用中医治疗、早期呼吸功能锻炼、早期患者心理疏导,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自“抗疫”阻击战打响,孙运波连续7个多月每日对青岛市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实施远程会诊指导治疗、输入性病例的甄别和部署和落实市领导指导方案,快速有效地完成市卫健委布置的定点医院遴选和“五早四集中”的诊治方案制定任务。7个月内,他亲率专家组10余次对全市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了青岛市专家团队的诊治水平。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培训效果,孙运波在国内率先推广手机掌上新冠学习资料大全,确保全市、包括援鄂队员每人每事每地均获得靶向指导,在定点收治医院对新冠病人按照病情和治疗条件进行分层分级管理,通过网络化平台远程会诊、专家共享和多学科联合会诊,实现了全市抗疫诊治高水平同质化诊治。尤其对5名危重患者实施一人一组一策,实现全治愈零死亡。青岛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表现的高超技术和救治效果赢得全国的赞誉。
自接收了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每天清晨孙运波第一个进入病房,下午组织专家团队会诊制定病人救治的每一项医嘱;在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而救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孙运波亲自在病人床旁示范指导肺功能锻炼和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密切观察救治效果, 直至转危为安和痊愈出院。
当一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生命垂危之际,判定是病毒侵袭还是药物副作用,病人必须进行脑脊液穿刺查明病因。前面几个医生都失败了,为了不再拖延宝贵时间,有青岛“孙一针”称号的孙运波在严密防护下,克服患者不能弯腰、视觉和手感不灵敏的困难,经脊椎管内顺利抽取脑脊液检查,由于及时排除病毒侵害脑神经的诊断,调整用药方案病人很快脱离危险。
青岛在保障全市医疗服务有条不紊开展的同时,前后共派遣近400人的援鄂医疗队。“这是一场属于全国人民的共同‘战疫’,对武汉来说这是一场‘遭遇战’,对我们来说是‘防御战’。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有这个责任和担当,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支援一线。”此时的孙运波语气异常坚定。这支带着“青岛模式”奔赴武汉的生力军,在抗疫一线向祖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多名医务人员荣获殊荣,且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心系群众,工作永远是进行时
治疗患者、统领全市抗疫工作已足以使人应接不暇,但孙运波却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主动承担了职责之外的许多工作——他心系群众,合理配置医护资源、救治设备、监测仪器和治疗药物,并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募捐到百万元防护装备全部捐给市红十字会;举办十余次学术讲座推广“青岛模式”,受到医学同仁的认可和欢迎;为市传媒提供数十次科普宣教,提高全市“抗疫”科学防控知识;为了更好地推广抗疫成果,他与海尔生物科技机构合作,开展中西医结合、新冠康复者血浆和干细胞治疗,为 “抗疫”后医疗提供更完善方案……
抗击疫情的工作已告一段落,孙运波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抗疫”不息、奋斗不止,共产党员永远是进行时。
随着山东省第一例重症、第一例危重症病人的成功救治,他不仅为后续新冠病人的诊治提供了经验,而且极大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和全社会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此外,为确保每个医院、每个环节不出纰漏,孙运波亲自拟定疫情战备需求和有效实施,经常到现场调研和指导诊治方案和感染防控。鼓励和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带领专家团队始终以高昂的斗志投入战胜疫情的工作中。他还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关系募捐到防护套装6000件。自行购买防护服600套、口罩300个全部捐给青岛市红十字会和医院。为青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御阻击战阶段性胜利做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届中国医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
8月17日,青大附院举行第三届中国医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医院党政领导、老专家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医师代表等参加大会。市南、崂山、西海岸、市北院区同步视频,钉钉网直播。
表彰会上,党委书记王新生和院长董蒨为16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颁发了“医路芳华奖”。
董蒨讲话
医院党委副书记、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宁险峰宣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于表彰2020年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获奖人员的决定》。
宁险峰宣读表彰决定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于文成带领10名新入职的医生代表宣读《医学生誓言》,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份神圣的感动。
新入职医生代表宣读誓言
编辑:迟佳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