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为学生“开小灶”设置微专业
发布时间:2022-07-06 15:13 来源:青岛大学 A+A-
-分享-

为学生“开小灶”设置微专业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实现学生跨学科培养。日前,青岛大学公布首批微专业建设名单,包括数字智慧医学、社会机器人、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标准化与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和智能金融等6个微专业。微专业契合“大需求”,青岛大学开设的微专业,由院士、教授、行业专家领衔,按照“学科交叉、协同育人、需求导向”的原则建设。

微专业因其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的鲜明特征,已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催化剂”。青岛大学立项建设的6个微专业,均包含6—10门核心课程,20学分左右,学生达到微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要求,可取得微专业证书,学制为1—2年。微专业的开设,旨在以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实现对学生主专业的拓展和延伸,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复合交叉,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智慧医学和智能金融微专业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背景下开设的医—工、文—工结合微专业。数字智慧医学以智能技术服务临床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大健康产业培养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智能金融微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编程技能、熟练运用金融科技方法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智能金融人才。

人工智能微专业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办,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微专业培养方案,开发以培养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课程和实践体系。学生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理论、应用方法与实践技能。

社会机器人、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和标准化与社会治理3个微专业,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立。面向数字化、知识化、智能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时代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旨在培养具有坚实而宽泛的原学科专业背景,并兼具微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为硕士点培养优秀的后备生源。

“微专业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手段。青岛大学开设微专业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带来多元化选择。学校将持续探索、汇聚合力,将现有课程与新课程相结合,打造‘小而精’‘创而新’的微专业,着力构建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说。(来源:青岛大学)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