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推进科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1 14: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陆轩 A+A-
-分享-

山东农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黄河战略等重大需求,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加强协同创新,完善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学校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底盘,支持引导学科交叉融合,依托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和7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打造平台“雁阵”格局,搭建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方向、学科、学科群各层次平台有机融合,创新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功能齐全”的平台体系。以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学科交叉平台前沿阵地,整合作物、园艺、生物、植保等学科力量,融合形成作物生理生态、种质创新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重要研究方向。近3年,实验室在CNS顶刊发表论文4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励10项。

凝练研究方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粮食安全头等大事,聚焦“种子”“耕地”两大要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区域实际,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发展种业技术和绿色耕作,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新上“作物耐盐碱高效高产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水稻和小麦超高产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绿色缓控释和稳定性肥料创制与产业化”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财政经费7470万元;教授孔令让找到并克隆了抗小麦赤霉病关键基因,培育出抗病新品种“山农48”,“小麦种质创新与利用”团队被授予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2年7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专题报道,点赞学校攻克小麦“癌症”,为“守护中国碗里的中国粮”作出了贡献。

倡导协同创新,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越发凸显,学校主动作为,大力弘扬“一只脚在校内,一只脚在校外”办学理念,积极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乡村互联互动,加强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与农大肥业、泰山酒业等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做强产业链条,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学森教授在今年山东卫视“春晚”上分享了培育“中国芯”红肉苹果的历程,选育的4个红肉苹果品种填补了国内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山农酥梨”等20多个水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8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做好管理服务,精心培育重大成果

学校不断完善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机制,倡树“十年磨一剑”科研品质,形成“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的科研作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术生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全过程管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新制定(修订)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和规定。加强主动设计、组织协调、有机融合,精心组织培育标志性成果。近3年,“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植物干细胞重塑和维持的调控机理”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夏玉米丰产抗逆高效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等6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陆轩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在这里,触摸文化的底气——探访山东大学博物馆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10-09 14:21中国教育报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新禽添彩绿满园,生态画卷再添灵动之笔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

10-10 10:19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大团队揭秘!9000年前的小豆长这样

一颗小小的炭化豆子能承载多少历史?让我们跟随山东大学陈雪香教授团队走进后李文化小高遗址。

10-10 15:54山大融媒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