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服务区域发展,全力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12-04 15:14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于秀国 陈颖 A+A-
-分享-

91b94f175cebccfdc65aef3d0ddd0292.jpg

11月7日上午,刚给本科生讲授完“药理学”的烟台大学药学院傅风华教授,驱车5分钟来到绿叶制药集团研发中心,换上浅绿色工作服,走进实验室,听取研究人员的数据分析。大学教师、企业研发人员,傅风华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两栖”生活中忙碌着。他们承担着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课题,获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发明专利140多项。他们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带到了课堂。

改革添动力:校企共建的年轻学院成领跑学院

1984年,烟台被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来烟视察时提出:“可以搞一个不要‘铁饭碗’的大学,就叫烟台大学。你们山东试验一下,闯开一个新局面,创出一个新模式。”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得益于烟威人民的慷慨捐助,得益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无私援建,烟台大学应运而生。一所“80后”大学如何实现新常态下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烟台大学坚持“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闯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

“烟台大学药学院是我校建院时间比较短的学院,却是发展最快的学院。”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伟说,“这得益于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全方位融合。”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发展靠技术、靠人才;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烟台大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下了“先手棋”。早在2002年4月,烟台大学与绿叶制药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双方各出资50%联合创办烟台大学药学院。双方人员组成“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学院长远发展规划,探索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产教融合使药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2009年,药学院建院不到10年,药学专业就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药学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烟台大学以药学学科为主申报并获批“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绿叶制药集团以烟台大学教师为技术骨干建设的“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2015年,“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2018年,药学学科获“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校企共建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药学院成为烟台大学建院时间比较短、发展最快的学院,并获评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绿叶制药集团跻身全国最具研发能力医药上市企业前十强,成为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集群的领头羊。

企业搭台,高校唱戏,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近年来,烟台大学不断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二级学院的形式,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院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产教深层次融合。着眼于助力烟台打造千亿级核装备产业集群,2017年,烟台大学与台海集团共建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核装备与核工程技术研究院)。为助力烟台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主导产业,2019年9月,全省“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校企合作对接会”在烟台大学召开,会上,烟台大学又与烟台市人民政府、清华紫光新华三集团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烟台大学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奋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建学院升级版。

未来5年,学校计划校地校企共建5个学院、10个专业、15个平台,合作经费总额5亿元。

创新谋发展:“引校进企” +“引企入教”

中国第一个创新药物在美国获批NDA,美国市场终于有可能找到中国创新药的身影了!由烟台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任孙考祥教授主持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微球制剂产品注射用利培酮,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确认不需再进行临床试验,可在美提交新药申请(NDA)。近年来,烟台大学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市发展重大战略,主动对接山东省、烟台市主导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每年向合作单位派出“科技特派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孵化一批创新创业企业。

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带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经济蓬勃发展。烟台大学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让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课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开展研究等,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高校教师进工厂,企业专家站讲台,双薪双体制是合作办学的一大特色。烟台大学药学院近半数教师在绿叶制药集团等企业研发中心兼职,负责或参与企业牵头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公司新药产品研发;绿叶制药集团资深专家被烟台大学选聘为专业导师,负责为学生讲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物制剂工艺与工程”等实践课程。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将企业需求很好地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在“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中,增加了现代药业企业急需而现行教材中又没有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对“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校企共建的办学体制将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纳入统一平台,实现了产教的真正融合。烟台大学药学院主要进行以药物发现和药物作用机制为主“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药学院姚雷博士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上市产品的再评价;绿叶制药集团则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中试设备和生产条件,主要负责制剂的开发、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研究。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孙考祥教授主持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微球制剂产品注射用利培酮已在美国FDA完成新药上市申请(NDA)提交;田京伟教授主持的一类抗抑郁新药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也已在FDA完成关键临床研究。校企双方共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及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学校以科研反哺教学,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绿叶制药集团为在校生提供了研发、生产等实习岗位,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学到了操作技能,还增加了对企业的认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烟台大学药学院的毕业生却“逆市走俏”。2019届毕业生曲悦,大一时就进入于龙川教授的实验室,今年以笔试第一、总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录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服务求支持:校企牵手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一所地方大学,对于一座城市发展意味着什么?这是烟台大学新时代“赶考”路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然成为撬动烟台大学整体发展的支点和突破口。

学校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了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空间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高新技术优势。为此,烟台大学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共建开发区科教园区,围绕开发区高端化工、生物科技、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布局化学化工、生物食品、海洋科学、机械工程等学科群,强化学科与城市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的建设,必将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优化烟台市乃至山东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烟台大学通过企业看到市场、看到应用、看到前沿;企业则通过高校获得人才和科技支撑。合作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说。如今,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学校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得以彰显。

碳四分离教师团队立足技术创新,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为了一个目标坚持研究25年,形成了“基础研究—过程研究—工程研究”融为一体的鲜明特色。其专利技术“用甲乙酮系列混合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的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如今,碳四分离成套专利技术已完全替代了国外技术,成功转让给新疆天利、大庆中蓝、大连大化等30余家企业共43套装置,年加工能力达到700余万吨。目前,该专利技术已应用于37家石化企业,建设了44套工业装置,市场占有率90%以上,专利技术许可费达到4000万元,碳四处理能力达到约每年860万吨,相关企业年新增价值约50亿元。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热压模具科研团队,承担了海洋“国家重器”摇篮的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平台“M2模具项目”的研制。每生产一根半弦管产值约13万元,相比进口能节约资金6万元,每建造一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创造产值近亿元,节约资金3600万元,有力推动了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的国产化进程。该项目完成的海洋石油平台桩腿热压装备及工艺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海洋石油平台桩腿的自主生产,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采用分段和型芯型腔镶嵌结构的热压模具以及模具定位、升降和行走机构实现超大热压半弦管生产,在国际上尚属首创,并已应用于近30座海洋石油平台。9月中旬,烟台大学与龙口市人民政府、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基于各自优势资源,围绕引智共享、学科产业对接、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合作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融合、全面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

融合显特色:助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中心主题。烟台大学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以融合显特色。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把持续提升服务地方工作水平作为重要战略部署。为加快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日学校出台《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把推进校地校企融合作为“九项工程”之一,推出一揽子重磅措施。吸引地方党政干部、企业家和技术人才等来校兼职、挂职,鼓励教师通过科技特派员、技术顾问、周末工程师等形式服务党政企事业单位。持续推进校地校企共建研究院、学院、专业、平台等。深化对中国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和山东省“八大战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打造一批服务烟台的新型高端智库。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烟台大学坚持“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瞄准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搞“同质化”,不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结合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停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的专业,新增与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烟台市主导产业联系紧密的海洋科学、投资学、休闲体育、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拟申报新增临床制药、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评审中,烟台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药学专业群获批立项,分别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高端装备、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产业,立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与荣昌制药、冰轮集团等烟台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制药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等,着力推进专业与企业精准对接。生物制药专业已于2019年开始招生,首批招录本科生96名。与荣昌制药、南山集团、招金集团联合申报并获批了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中国移动、东方电子、通用汽车等烟台市70余家企业组建了烟台市物联网行业协会,采用“公司+产业联盟”的方式,搭建优质平台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持续支撑。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烟台大学走出“象牙塔”,为政府谋可用之策,为企业送急用之技,为社会发展育可用之才,正成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6c42f269caba40ed72bf944d83be9a7d.jpg

作者:特约通讯员 于秀国 陈颖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