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 高职院校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23 15:35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4月刊作者:陈 赞 A+A-
-分享-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量化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需要高职院校科学编制好顺应发展要求、体现院校特色的 “十四五”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战略规划是学校一个时期的顶层设计,其实质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分析教育、行业和院校发展实际,解决在一个时期内学院怎么样建设、怎么样发展问题,是学院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目的在于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整合办学资源、实现办学使命。简言之,即“定方位、绘蓝图、指路径”。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战略规划,对高职院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编制战略规划存在发展定位与战略目标不清晰、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不同步、宏观指导和具体操作不匹配、科学规划与师生参与不广泛、战略措施与保障举措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战略规划的引领性和有效性,亟待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加以解决。

融入大局:战略规划要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是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职院校要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区域,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这就为高职院校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编制战略规划时,理应体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职业院校多为当地政府和行业举办的学校,与当地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的对应性、关联性、互动性最为紧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是当地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所以,高职院校在编制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行业人才需求,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到哪里,区域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战略规划就要体现在哪里,要实现高职院校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一致性。

突出重点:战略规划要以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与整体规划相符合

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归根结底还是体现在专业建设水平上。高职院校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时,要明确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基础,是引领带动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的关键要义,做好了专业建设,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奠定了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而教师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具有持久的内生动力,是支撑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在确保战略实施、确保战略效果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战略规划应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要遵循一条主线,瞄准一个方向。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学院核心和特色专业这条主线,一个方向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终通过专业建设,建成“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院校。规划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持续引进紧缺专业、新兴业态专业的教师,引进或聘请行业企业的大师工匠,建立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体系,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方向,鼓励教师走进行业企业、走进生产一线,重视教师行业气质的养成。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与学院整体战略规划协调一致。具体来说,专业建设规划搞得好,就可以辐射和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而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支撑条件和必备要素,是专业建设乃至整体规划实施的主体。专业与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专业建设需要师资队伍去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最终也将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彰显特色:战略规划要立足校情分析,突出品牌与特色

实践表明,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发展。因此,立足校情分析,强化品牌和特色,编制差异化的战略规划是避免高职院校同质化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编制差异化战略规划,一要基于校情分析,特别需要弄清学院的基础和优势是什么、人才培养面向和发展方向是什么、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哪里、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哪里、学院的差距和弱项在哪里、学院的目标和战略举措是什么等六个问题,以此制定出战略规划,带动学院出特色、上水平、创品牌。二要突出品牌和特色,职业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开设专业、所在区域、服务面向等的差异化,理应是千校千面、各具特色、千姿竞放的教育类型,以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战略规划要突出品牌和特色,尤为重要的是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中不搞大而全、盲目跟风、同化发展,而要紧密结合院校核心专业,形成以核心专业为基点的专业群,做优做强优势专业,以优势专业建设擦亮院校品牌。三要广泛吸引师生员工参与,师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体,也是高职院校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主体。因此,高职院校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全程吸引师生等各方人员参与,充分带动师生员工参与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量化关键性规划指标,提高师生对规划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实施过程全面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形成推动规划落地实施且取得实效的工作合力。

健全机制:战略规划要健全保障机制,有效推进落地实施

高职院校战略规划还要在保障措施和落地实施上下功夫。保障措施重在形成战略规划的推进机制,建成研究、分解、落实、督办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以保障战略规划按照既定的思路和目标推进。要实现战略规划由“路线图”变成“施工图”,落地实施尤为重要。因此,一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院校长牵头抓总,挂帅重点突破项目。二要建立战略规划体系,各二级学院制定子规划,教务、人事等部门制定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专项规划,形成“学院总规划———二级学院子规划———职能部门专项规划”规划体系。三要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把战略规划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工作要点中,层层分解、落实下去。激励教职工积极参与,提高规划的知晓度,形成人人头上有目标,个个身上有任务,推动规划落实的工作合力。定期向教代会汇报规划完成情况,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四要建立激励和问责制度,对推进规划落地实施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对工作推进不力、消极怠工的要严肃问责,形成激励和问责并重的机制。

(作者简介:陈赞,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副教授。)


作者:陈 赞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