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基层党组织风采录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党总支 以舞铸魂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1-08-17 07:45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7、8月刊作者:张庆昌 A+A-
-分享-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建院30多年来,循着“编、演、教、评、组”五项全能训练为特色的办学思路,肩负起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光荣使命。在党的建设与学科专业、育人体系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形成以党建促教学、促育人的良好格局。2021年,舞蹈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突出党建引领,踏准两个“节奏”

 

舞蹈学院党总支依托学院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学科优势,着力构建“党总支政治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的党建工作格局,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互融合与促进,既踏准舞蹈表演的“节奏”,又踏准组织建设的“节奏”,使得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筑牢“底子”,党总支举旗铸魂把方向。舞蹈学院坚持政治引领,开展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学院党总支树牢底线思维,严守纪律底线,保证广大党员思想上看齐无偏差、行动上追随不掉队,党支部战斗堡垒更加坚固,党员队伍纯洁性、先进性不断增强。2018年,学院党总支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1年1月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学院党总支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在班子队伍建设和政治担当方面得到高度认可,成为山东省高校党建中的一面旗帜。

建强“班子”,党支部动力十足有保障。学院党总支依托舞蹈学、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3个专业设置教师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时,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3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均为专业负责人,理顺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融合互促的体制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学院党总支采取新老帮带的做法,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支部,指导和帮助支部书记扎实做好党建工作。在这一党建工作机制推动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于2018年获批山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院坚持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教育管理就跟进到哪里。针对演出任务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学院组建了“流动党支部”,把“阵地”建在演出一线,把党员团结凝聚在支部周围。2017年,学院作品《舞动的支部,坚定的信仰》被确定为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推荐展示精品作品”。

搭好“台子”,党建工作聚焦中心促发展。学院党总支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质量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学院注重内涵发展,各党支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和舞台艺术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学生多次参加中央、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和专业舞蹈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近年来,学院服务战略需求,着眼学校“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在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校内外价值拓展,成功举办了全国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研讨会、“园丁杯”全国舞蹈教师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编创了《风筝》《闯关东》《乳娘》《逆行》《挑山》等一批传承发扬红色基因的舞蹈作品,着力彰显学院积极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挖掘阐发我省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良革命传统,构筑传承红色文化高地的自觉与担当。

 

二、立足两个“青年”,绽放两个“舞台”

 

突出青年政治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舞台”上绽放光彩。“青年政治”是山青人流淌的基因,也是舞蹈学院的鲜明特色。长期以来,学院党总支积极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擦亮“青年政治”品牌,创作了《沂蒙·沂蒙》《风雨担架》《矿道深处》《挑山》等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红色舞蹈作品,先后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国家艺术基金、山东省文化精品工程剧目等奖项。与此同时,学院立足舞蹈类人才培养规律,提炼形成了“荣誉·奉献·担当·梦想”的党建文化。坚持党建带团建,着力在“建”和“带”上下功夫,形成教工带学生、党员带团员的“递增模式”,极大提升了组织育人实效。

2019年,学院215名师生参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这是继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之后,舞蹈学院第二次参演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成为全国地方院校和山东省舞蹈界唯一参与过这两次演出的单位。

突出青年党员群体,在事业发展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舞蹈学院党总支目前共有党员83人,其中学生党员39人,45岁以下教工党员40人,青年党员占全部党员总数的95.2%,是学院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党组织关心支持青年教师党员成长发展,主动为他们压担子、指路子。

在实践创作上,以傅小青、魏城镇、陈晨为代表的党员教师先后编演了红色舞剧《乳娘》、全国首部抗疫舞蹈诗《逆行》、舞蹈《护“红船”》、舞剧《挑山》等优秀作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其中,红色舞剧《乳娘》被省委列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观摩文艺作品,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入选中宣部、文旅部和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名单。舞蹈诗《逆行》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资助名单。舞蹈《护“红船”》入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舞剧《挑山》已于2021年6月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成功首演。在科研建设上,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杨倩主持的山东“地域舞剧”研究创新团队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山东舞剧研究(1976—2019)”课题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工第一支部书记王斐主持的“父亲的背影”获批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实现了学院科研上的新突破。

 

三、实施“四舞工程”,实现两个“塑形”

 

学院通过实施“以舞筑基、以舞铸魂、以舞颂党、以舞树人”的“四舞工程”,进一步将党建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融合。

“以舞筑基”工程实施“挖掘红色素材,创建红色文化档案”项目,通过研读史料、走访调研、整理口述材料等方式挖掘齐鲁红色素材,创建“齐鲁红色文化档案”,为创作提供素材、源泉。“以舞铸魂”工程实施“排练红色舞蹈,坚定理想信念”项目,将支部活动与课程体系、第二课堂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以练促学、以练促教,筑牢思想根基。“以舞颂党”工程实施“编创红色舞蹈,歌颂人民歌颂党”项目,通过编创来反映时代主题和主旋律,以编促教、教编相长,在教学创作中传扬社会主义文化,传播革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以舞树人”工程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应用型舞蹈人才,通过教师编创、学生排练、广泛巡演,把红色基因融入思想和血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舞工程”的实施,把专业教学实践与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基于“四舞工程”的红色革命文化育人模式探索实践》也因此荣获山东省委教育工委2019年度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奖。

学院党总支将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勇于担当,不断推进舞蹈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高举旗帜,以舞铸魂。

(作者简介:张庆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


作者:张庆昌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