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瑞霖是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山东交通学院前身)的首任校长。他先后担任冀东四纵队参谋,晋察冀一分区侦查参谋、情报站站长,晋察冀军分区通讯股长、科长、参谋长、大队长,皖南军区侦查科长、干校教育长、教导团团长,农建五师办公室主任,铁道兵十一师工程处处长,铁道兵第二转建大队队长等职。
1909年9月,蔡瑞霖出生在河北遵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世代以务农为生,家中人多地少,需租种田地维持生计。即便生活窘迫至此,但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支撑下,他的父亲还是想尽办法为子女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蔡瑞霖自小在私塾刻苦学习,逐渐接触了许多新文化、新思想。目睹日寇对家乡的多次“扫荡”之后,蔡瑞霖愤然投身到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中,誓要保卫家乡、守护百姓,将这些到处烧杀抢掠,残害无辜百姓的侵略者赶走。
1943年9月,蔡瑞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他舍小家跟随革命队伍南征北战,不怕牺牲,在枪林弹雨中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安定而英勇斗争。
“鬼子用枪口对准我的母亲逼问:你家里有年轻的女人和孩子,男人哪里去了?是不是参加八路了?不说实话就毙了你!母亲一口咬定,男人生病死了,只有孤儿寡母一起过日子,这样才侥幸逃过一劫。在那些年里,母亲和家人整天提心吊胆,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不知哪一天就会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后来,母亲也当兵参加了革命。”蔡瑞霖之子蔡志理在被采访时说,“父亲还常给我们讲起战争年代的艰苦。一场战斗下来,会牺牲很多人,有些新战士刚刚参军,还没来得及登记姓名就永远失去了生命,家人都无从知晓。”“父亲通过这些历史事实教育我们,务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激励我们报效祖国。”
1956年2月10日,交通部致函山东省交通厅要求协助筹建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山东交通学院前身),委派蔡瑞霖负责筹建工作,并任命他为校长。“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很快,交通部决定在济南建一所汽车机械学校,规模2000人,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期开办12个班,计划招生480人,具体任务由我们完成。”蔡瑞霖向前来交通部报到的建校筹备组成员曹鹏程(时任山东省交通工程大队政委)、范有本(学校秘书)传达了部领导的决定。等会计李志报到后,四人便乘火车来到济南,开始了学校的筹建工作。
从无到有,永远是最艰难。9月份第一批学生就要入学,可学校选址都还没敲定。面对种种困难,蔡瑞霖顶住压力,带领全体教职工昼夜奋战赶工期,争分夺秒抓进度。从2月份艰难筹备建校到9月份顺利迎来新生,选址、建设、开学,只用了短短7个月。
“他心里装着学校,亲自去选址、勘探地形,一开始去千佛山附近考察了好多次,蔡校长觉得,‘千佛山附近地理位置虽然优越,但山沟沟太多,填起来太慢,又太费钱。我们的学校占地面积很大,需要汽车教练跑道,另找地方吧’。最后选择了堤口村、黄岗村一带。实践证明,在这里建校,地价便宜,施工方便,工程质量好,进度快,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投资,这些功劳都应归于有远见的蔡校长。”在庆祝建校50周年之际,范有本感慨道。
“建校初期,由于筹备时间紧促,学校的条件相当有限,教学基础设施准备不足,只得临时将大礼堂隔开,一半用作办公室,一半用作职工宿舍,学生在未竣工的一楼上课,二、三层照常施工。学校西边是军用机场,教练机不断起降,轰鸣声影响教学。东边紧靠养鸡场,北边与大粪晒干场相邻,苍蝇横飞,气味难闻,给学校师生带来极其难忍的痛苦。”退休教师李士玉在《纪念蔡瑞霖校长》一文中写道,“蔡校长想尽各种办法,极力去改变现状,大家同甘共苦,同心同德,自力更生,没有怨言,也没有退却,终于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蔡瑞霖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锻造了不怕牺牲、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来到学校后,他依然保持红色革命情怀,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带到了学校,使山东交通学院自创建之日起,便带有鲜明的革命精神、传承着红色基因。
千秋大业,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为了尽快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所需人才,蔡瑞霖夙兴夜寐、全心探索育人之道。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每到夜晚,父亲经常去‘大宿舍’查铺、看望学生。看到学生的胳膊露在外面,他就会上前为他们盖好被子,甚至有时清早还帮着学生倒尿壶。后来,在父亲晚年生病卧床时期,往年的学生来探望父亲,他们动情地回忆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对父亲甚为赞叹。”蔡志理说。
学校1956级(首届)学生杜成回忆起当年上学时的情景,激动地说:“冬天冷,学校为了让学生用热乎水洗脸刷牙,就在地下挖个坑,把大瓷缸埋到地下装满水,这样早晨起来水温就高一点。没有条件,学校给我们创造条件,我是感恩学校的。”
学校初期餐桌紧张,部分教工提前5分钟下班去占座。蔡瑞霖得知后非常生气,明确要求教工不准提前下班,党员同志带头不上餐桌吃饭,一律蹲在地上吃饭,把餐桌让给授课的教师先用。
在关心关爱师生的同时,蔡瑞霖对师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每天清晨,他早早来到操场同学生一起出操,晚上去教室查看学生的自习情况。他特别重视教学,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他各项工作都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他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组织教师进修、开展学术讲座、为教师订阅专业期刊、组织教师公开观摩教学、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举办教师教案展览。并要求教师授课前必须吃透教材,不上无准备之课,让教师在每一门课程中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能,更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给学生以启发。
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蔡瑞霖用爱与奉献践行着为人师者的精神,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严、尊、勤、全”的校风,“三学”“四好”“五关心”的办学思路。作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蔡瑞霖的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情怀,至今仍被山东交通学院广大教师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去学习、去传承、去践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在蔡瑞霖雕塑前开展主题活动,深切缅怀老校长,汲取奋进力量。春华秋实六十五载,学校几经调整由交专到交院,从中专层次发展成本科高校,十易其名,却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壮志满怀、砥砺前行。在一代代交院人的努力下,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培训了26万余名学生,他们与祖国交通事业的创新发展同向同行,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山东交通学院 周颜玲 张 晓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