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我心中 | 嘱 托
发布时间:2021-08-17 06:38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7、8月刊作者:青岛科技大学 于晓阳 A+A-
-分享-

40多年前,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受到党和国家“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了“北大荒”一个叫梧桐河的小农场。20年峥嵘岁月,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知青逐步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工作之余,他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先后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专的全部课程。

这位年轻人就是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后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爷爷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返乡后虽然岗位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一直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

耄耋之年的爷爷,在我十八岁的成人礼上交给我一本他的日记。小小的册子里,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与敬仰。

在下乡第一篇日记中,爷爷写道:

昨日离家今日晨,极目荒野亦觉新。不知田中能做甚,励志革命当新人。

当“珍宝岛事件”发生时爷爷的请愿书上写道:

手持钢枪迎朝阳,杀声阵阵满操场。保家卫国不怕死,为国捐躯更荣光。

这本小册子我时常翻阅,每每拜读,仿佛都能看到当年爷爷手持钢枪,烈日下训练的场景,抑或是在三尺讲台上谈笑风生,教书育人的模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我步入大学生活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了我的大学生活,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努力奋斗,拿出勇气和毅力,追逐梦想。要像爷爷一样,做有理想、有担当、有信仰的青年人。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爷爷日记里记录的点点滴滴中饱含的情感,我将爷爷的日记归纳为3个篇章。

 

篇一:奋斗

 

爷爷在日记中写道:

想走在前面,除了他人甘愿落后外,只有一个办法———自强不息、保持领先。

铁人王进喜,一个在石油战线上拼搏的中国工人。在作为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会议时,北京汽车上的一个个大煤气包将他压醒了。“没有汽油,只能烧煤气。”“汽油缺,我们烧不起。”一句句话,如利刃刺向他的心中。回去后他对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铁人王进喜,在我国国力困乏,落后于其他国家之时,勇于扛起肩上的重担,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为我国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立下了汗马功劳。

 

篇二:进取

 

爷爷在日记中写道:

在知识的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知之要巩固,不知要学之,君子之思也。知之不多,不知伪知也;知之不牢固,不知而不学庸人也。

初读这句话,感到十分拗口,仔细读几遍觉得十分有道理。钱学森先生便是如此,他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飞得又稳又远。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做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方法达成目的。治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理工科目,实验过程中只有一步步认真推演,严格按照步骤调试,记录下真实数据,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结果。大学生只有在接触科研的初期就认真严谨治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路上走得更顺畅,才能为科技兴国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篇三:失败乃成功之母

 

爷爷在日记中写道:

“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是对有奋斗精神的人的鼓励,要取得成功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外还必须选对方向。

回首历史,国共合作发动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由于国内反动势力的破坏和党领导的失误,党和革命事业随后遭受了惨痛损失。不过失败并没有将中国共产党人打败,他们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的方向。这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不正印证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吗?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不管路上会遇到多少失败,我们都需要有一种坚持、一种毅力、持之以恒走下去。

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和学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有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坚持。

爷爷的小册子,不仅是他给我的人生箴言,更是交到我手里的一根接力棒,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老党员对下一代的嘱托和期望。

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代人的事。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跑好自己这一棒,再传给后人,共产主义就是在这一次次的传承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大学生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奋斗进取,不惧失败,敢闯敢干,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 于晓阳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