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风建设摆在教育教学改革最前线
发布时间:2020-02-06 11:21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姚昌 A+A-
-分享-

        2019年年初,一名“博士后”名演员被爆出论文、学历造假,当事人形象上的强烈反差给民众带来了思想和认知上的巨大冲击。一时间,学术不端问题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当通宵打游戏、上课玩手机、逃课不学习、考试作弊挂科等成为某些大学生的“标签”,当学术抄袭、学术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在高校内“屡见不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如果我们继续听之任之,任其发展,那么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家长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无从谈起。

       学风是学校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思路、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形象的塑造和提升。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精神和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可谓重拳频出。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风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对于激发创新、鼓励原创性科学贡献、提高创新绩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狠抓学风建设被摆在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线。

       如何抓好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风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共同培育,涉及教师教学风范、学术风气、学校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学风建设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推动学风建设,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做指引,就会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中。我们要紧紧把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制度为保证、以创新为动力、以激励为牵引、以质量为根本,重在发挥教育管理服务对优秀学风建设的能动性,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系统推动学风建设,我们需要从各方面抓好落实。抓好高校学风建设,亟待多管齐下、协同育人,最大限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项工作上,我们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行动力,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感、持久力。要通过日常管理突出学风建设、培养方案强化学风建设、教学改革助推学风建设、校园文化聚焦学风建设、身边榜样引领学风建设、政策制度保障学风建设、师德师风感召学风建设、融合机制贯通学风建设等,努力构建起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体系。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理直气壮地抓好学风建设,从青年成才实际需要出发,把握学风建设规律,夯实学风建设工作,健全学风建设机制,将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也将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既是现实所需,也是使命所系,更是教育者的初心所在。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姚昌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