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扭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化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担当作为,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深刻变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必须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性,就是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决反对和抵消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消极和负面影响,消解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否定改革开放的噪音杂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理想信念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要在校园内加强弘扬高尚师德宣传,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还要围绕师生成长发展需求,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相结合,力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员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势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和组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和职能没有改变。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就是要把握宣传思想工作内涵实质,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比如依法加强阵地管理,就是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研讨会等的管理,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就是要完善师生行为守则和评价标准,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之中。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挑战很多,比如,教师来源构成日趋多样,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有所增强。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视野更加开阔,网络中的各种舆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疫情期间,线上课程和“慕课”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着全球教育格局,也必然对师生思想行为带来深刻影响,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改革创新。要深入研究规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要对接师生需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要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和网络管理主导权。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校要树立大宣传的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二级党组织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宣传格局,统筹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师生员工自觉参与和支持学校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
作者:青岛大学党委宣传部 吴世珍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