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1-02-19 00:58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本刊评论员 A+A-
-分享-

当极不平凡的2020年成为过去,当2021年的曙光照耀神州大地,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迎面而来:我们要响应怎样的时代昭示,秉承怎样的思想内核,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将山东高等教育带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1月14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承续2020年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厚积之势,以特色分类发展为导向,推进山东高等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这既是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衡量教育工作的标准,更是我省教育工作重心的又一次历史性战略转移。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理念先导是其重要前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这是时代发展大势。察大势者智,顺大势者赢。高等教育要立足高远,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一重要判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适应高等教育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坐标格局新变化,把握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化、现代化等基本特征,提高服务能力、引领能力、治理能力,迎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的重大变革。唯此,才能迈入新时代、引领新时代,成为赢得未来的国之战略重器。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特色内涵发展是其必由之路。山东提出,要借“双高”建设之契机,推动每所本科高校建设2~3个重点学科(群),使每一所高校因特色而亮丽,因特色而绽放。在高校发展“千校一面”,趋向同质化的当下,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对于改变山东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优化结构有其战略要义。“十三五”期间,为更好地推动科教融合而组建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成为山东高等教育新的增长极。而今,立足山东实际,超前谋划,科学编制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关乎山东高等教育未来之大计。为此,做好功课,谋定而后动,实为紧要。要加大省市共建、城校融合力度,让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城市与大学相互赋能,共生共荣。要锚定信念,着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使“四新”建设真正成为山东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战略举措,实现高等教育创新之“新”。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破除“五唯”实乃清障之举。教育评价作为办学导向的指挥棒和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打赢打好这“最硬一仗”,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对高等教育而言意义重大。山东提出,要把教育评价作为2021年工作的“总抓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制定工作清单,挂图作战,负面清单禁止的事项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落实情况纳入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提升服务能力更能彰显价值担当。强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高等教育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坚持按需培养、按需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为此,山东提出,要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更大发展平台,确保两年内实现一半以上省属本科高校完成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要走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之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的合作,强化与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的合作,加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力度,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推行“揭榜制”“组阁制”“包干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发展需求。

征程万里风正劲,任重千钧再出发。对高等教育来说,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令人振奋,从“极不平凡”走来,向“重要战略机遇”驶去,以改革破题,以创新拓路,发展路径已清晰展现,让我们拥抱2021,中流击水,奋力前行。


作者:本刊评论员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