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高擎西柏坡精神火炬 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发布时间:2021-12-29 10:0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明明 A+A-
-分享-

1947年5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移驻西柏坡。这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党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时代境遇生发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它镶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是党的精神标识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具象化呈现。当前,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不断丰盈党内精神文化,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接力棒。

一是弘扬“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面对怎样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历史命题,毛泽东以 “民主”作答,提出“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我们党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居安思危、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课题。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我们党又给出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是对“两个务必”精神的丰富和升华。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自我革命,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二是弘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敢于斗争不仅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品质,更是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神力量。抗战胜利后,面对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抢抓机遇发动战略决战,连续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面对国民党“和谈”“划江而治”等图谋,党中央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带领人民最终取得解放全国的决定性胜利。在重要历史关头的战略抉择和坚定意志,充分体现出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表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彻底革命精神。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征程上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是弘扬“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人民是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统一战线则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这一时期为夺取全面胜利,我们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参战的积极性;喊出“五一口号”,制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建立了广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而“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新征程上,只有把人民至上、统一战线的百年历史经验坚守好、发扬好,才能汇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四是弘扬“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创新精神。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党带领人民开辟新道路、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党中央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完成工作重心转移,出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最清醒最充分的准备,实现从“破坏旧世界”的“救国大业”到“建设新世界”的“兴国大业”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我们要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的时代意蕴, 深刻把握“形”与“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72年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取得百年奋斗伟大成就;72年后,新“赶考”路上我们必须擦亮这一永恒精神丰碑,在形塑集体记忆、增进思想认同、强化精神赋能中夺取新征程上的新胜利。

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明明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