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更生教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学生们,没有不认识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的资深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更重要的是源于刘更生教授从教30多年来,“为中医教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实实在在地为中医教育做点事”的坚守。
一个“不见不散”的承诺
“双泉周末,学术讲座,每周五晚,六点有半,二二零二,不见不散。”为了这样一句承诺,刘更生教授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11年。刘更生教授为学生们义务作讲座180多场,听讲同学逾万人次,启蒙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学子。因此,刘更生教授收获了广大学生对他的敬爱,也获得了“男神”老师这一高大上的敬称。
谈及“双泉周末”学术讲座,要从2008年4月说起。当时学校新校区启用不久,学校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师生交流明显减少。刘更生教授看在眼里,想着“一定要给学生讲点什么”,于是就有了“双泉周末,每周五晚,2202教室”的约定,有了“双泉周末”这一学校学术讲座的知名品牌。刘更生教授这一讲就是180多个夜晚。
“双泉周末”讲座的主题涵盖“本草导读”“名老中医读书之路”“说医解字”“医案”等诸多方面。以“医案”为例,刘教授熟谙古代名家的医案,讲座中会将大量医案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在讲解过程中,刘教授着重强调医案中对于病症的描述。他先让同学们谈谈对病症的认识,然后再给出治疗方剂,加深了同学们对病症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收获颇丰。中医学院2015级于金振同学说:“从大一第一次听刘老师讲座开始,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妙语连珠的刘老师。刘老师的讲解,使经典从书籍中走出来,活起来,让我受益匪浅。”
当问及刘更生教授,如何能够做到十年一如既往,风雨不辍?他干脆利落地回答:“坚持!”短短两个字,涵盖了他对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和信念的坚守。对于这份坚守,刘更生教授轻描淡写地说:“看到新生来听讲座,我特别高兴。这只是普通的老师为自己的学生做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实在不值得炫耀。”
一片“爱生如子”的情怀
不知从何时开始,同学们送给了刘更生教授一个“更翁”的雅号,这凝聚着大家对刘教授的无限敬爱之情。多年来,刘更生教授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抽空到自己所带研究生的宿舍里转转,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刘老师的办公桌上经常能看到一摞摞纸条,那是同学们上课提出的问题,每张纸条他都一一过目,有的还加上批注。这一张张纸条就是刘老师与学生交流的飞鸿。”现在校就读博一的赵翔凤,谈到硕士导师刘更生老师时,深情地说。
在校园里,刘更生教授是学生最熟悉的老师之一,是学生活动逢请必到的老师,是学术讲座幽默风趣的老师,是接访学生体贴入微的老师。走在校园里,时常会有同学走过来问问题,几句话能说清的,他就边走边聊,需要时间多的,他会给学生留下电话,约好什么时间到他的办公室。有的学生会不分时间打电话来问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讲解清楚。如果确实很忙,他便让学生留下邮箱,抽出时间给学生回复。这些温暖的小故事,很多同学都能一一道来。文献专业的硕士毛逸斐虽已毕业5年,但一说起导师刘教授,脸上便会洋溢着笑容:“能认识刘老师真的很幸福,刘老师让我体验到家人般如沐春风的感觉,耐心教导我做科研学术,最难忘的就是研究生三年时光!”
从教30年来,无论其他工作多忙,刘更生教授始终把教学当成头等大事。2005至2007年,他连续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项重点研究任务,经常需要到北京集中工作。为了不耽误给同学们上课,他主动要求将课安排在周末。有段时间几乎每周要往返一次,常常半夜或凌晨到家,第二天一早便又赶往长清校区上课,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一到课堂上却总是精神百倍,一丝不苟。他的言传身教,给很多同学留下深刻印象。中医学院2017级扁鹊班杨雯惠说:“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家长,不仅传授给我们学习中医的方法,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在刘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腔探索中医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忱
刘更生教授自1985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工作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他先后主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和“中医师承制度研究”项目,总结提出“根于经典、学有所宗、习在临证”的师承核心要素,并应用于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实践。在工作中,他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手段。他推出了数门极具特色的课程,如“中医文献学”“中医学导论”“中医经典背诵”“中医学概论”“中医诊疗基础”“中医医案概论”“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等课程,近年来编写各类教材9种,约50万字。
“中医文献学”涉及中医、历史、文化、文献等多方面知识,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刘更生教授为了讲好这门课,让学生能够听懂听会,每次都下大功夫备课。在授课过程中,他注重教学效果,强调教学互动,善于传授给同学们学习方法。他提出的学习中医要“学死用活”“读书知守”“书用校读”等方法,对同学们学好中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2003年,刘更生教授支持学生创办了学术刊物《齐鲁杏苑》和沟通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刊物《教学桥》。在最初的几年里,两本杂志从栏目设计、约稿组稿到排版印刷,他都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每期都认真仔细地审。在杂志创办之初,信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码字排版都需要亲力亲为。学生编辑好稿子之后送给刘教授审阅,刘教授每每会审阅到深夜,有时定好稿已是凌晨。在他的关注下,两本学生刊物已经连续出版16年,成为广大学生展现才华、发表学术观点的重要园地。2011级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李筱叶说:“我们每一位编辑都感动于刘老师对我们的支持,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希望等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齐鲁杏苑》还继续编印,等到刘更生老师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们还能拿一本新的杂志送到他面前,让他开心地笑一笑。”同学们的认可,给刘教授增添了更多工作动力与幸福感。
一种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刘更生教授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坚守者。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刘更生教授编写了各种中医科普读物,每年面向社会开展10余场次中医文化科普讲座,充分发挥了文化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引领社会风尚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2003年,业界对如何重视经典存在着疑惑的时候,他就旗帜鲜明地倡导诵读经典,启动了中医经典背诵活动,主持编印了《中医经典必背》,深受同学欢迎,也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嘉许。2010年,在对中医名家成才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刘更生教授主持编写了《中医必背红宝书》(以经典为主)、《中医必背蓝宝书》(以药、方、脉、针为主),在中医界影响很大,被评为2011年度行业畅销书。2013年,刘更生教授用获得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的2000元奖金加上部分稿费,购买了《中医必背红宝书》和《中医必背蓝宝书》赠送给2013级新生,鼓励他们打好中医基本功。他还编印《诵读日志》,免费发放给同学们,要求他们每天记录诵读的内容和时间。对于表现好的同学,他还会亲手制作砖刻拓片送给他们,作为鼓励。中医学院2015级于金振同学说:“刘更生老师在各个场合都会强调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要性,由刘老师主编的《中医必背红宝书》和《蓝宝书》让无数学子受益匪浅。”2015级中八一班赵若含同学,自从听了刘老师的课之后,坚持诵读中医经典,每周都将自己的诵读情况向刘更生老师汇报,刘老师每次都用心回复。至今,刘老师给她的回复信息有100多条,令她感动不已。赵若含感动地说:“刘更生老师强调经典诵读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让我们看到了扁鹊精神在不断地延续,现在也延续到我们身上。”刘更生教授的躬身力行,影响着一代代中医学子。
2005年,刘更生教授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两项研究课题。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第12专题———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专题工作组,作为骨干专家,他承担了中医药知识内涵的研究工作。2007年,他成为国家“中医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起草组成员。其后,刘更生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针灸适应病征研究”(子课题),作为“泰山学者”团队的主要成员,参与了“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等工作。近年来,刘更生教授承担了国家财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支持的“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完成了《本草汇笺》《本草乘雅半偈》的整理研究工作。他把古籍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最新成果带到课堂、讲座中,既增长了学生知识,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为传承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针灸推拿学院2017级王文茹说:“刘更生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一定秉持‘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学好中医,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和全心全意的付出,让刘更生教授赢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也获得了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认可。2003年,刘更生教授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十大优秀教师和第三届教学名师;2011年,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3年,获评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2016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正如校党委书记武继彪要求的,“广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勇于担当作为,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引领开创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新局面”。作为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刘更生教授也是这样践行的。“作为一名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老师,我就是想为中医教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实实在在地为中医教育做点事。”他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的教师新形象,展现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堪称坚定党性和高尚师德的典范。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巡讲团成员。先后参加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编著学术著作50余部。自2008年开始为学生义务举办学术讲座“双泉周末”180余期。2019年6月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王文姮 本刊通讯员 孙慧明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