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1 吹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
丛晓峰 |
●山东高校战“疫”在行动 |
4山东高校111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1篇) |
李文锦 |
6 吹响集结号,同心共战“疫” |
车慧卿 |
9 孙运波:“面对疫情,除了战胜它,我们别无选择!” |
李 鹏 陈 钰 |
12 青岛农业大学:战疫情,党员科技特派员先锋在行动 |
周维维 刘 宁 |
●专题·聚焦全省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15 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陈 璟 |
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赛促创,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 |
赵延升等 |
21 山东科技大学:“以四动谐四化”,打造科技创新育人体系 |
李之鹏 |
24 山东农业大学:深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
冯国营 李庆亮 |
27 鲁东大学:创新聚能,打造升级版双创教育 |
张 杰 王 娜 |
30 潍坊职业学院:以省科创大赛为抓手,走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之路 |
娄建玮 |
33 引领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人生理想 |
芦令超 刘晓彤 |
●高质量发展论坛 |
35 坚持立德树人 提升治理能力 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
张 伟 |
39 开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冯新广 |
●院校聚焦 |
43 善谋善成写好师德师风建设时代答卷 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扫描 |
李文振 孙祥广 |
●齐鲁学人 |
48 在中外交往历史中求索 |
王 巍 |
●本期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 |
51 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打造课程“金课” |
王 霞 |
53 找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切入点 |
马 骥等 |
57 “课堂三分钟”开展红色教育 |
吕 浩 |
59 专业课堂的“思政课” |
李鲲鹏 |
61 声乐演唱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心得 |
曹芳芳 |
63 多路并进:基础力学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李剑光 |
●发展研究 |
65 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 |
冯滨鲁等 |
6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问题与改进 |
侯振华等 |
72 刍议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通识教材的编写原则 |
卓 雅 |
75 “三站链合”协同育人机制与模式研究 |
海江波等 |
77 “生涯导航”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
张玉红 贺东亮 |
●党建与思政 |
8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建设对策 |
王丹丹 |
●管理方略 |
82 大学生替课现象的反思与治理 |
乔春雷 杨淑萍 |
86 浅析C管理模式在中国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
盛 楠等 |
●实践与探索 |
88 地方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其评估体系构建思考 |
朱爱民 李洪华 |
92 院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应用探讨 |
李建军等 |
95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李 青 姜 瑜 |
●课程与教学 |
97 基于智慧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学中的 实践探究 |
刘艳丽等 |
99 人生意义追寻:大学语文教学的再生价值 |
耿玉芳 |
104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 |
司文慧等 |
106 国家形象视域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探讨 |
洪 芳 |
110 篮球专项课结构化教学的生成过程探析 |
孙自杰 |
113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的应用与思考 |
李 丹 |
●一线调研 |
116 大学生上课座次选择的叙事分析 |
刘 霞 |
●艺文空间 |
119 忽忆初到青大时 |
刘增人 |
122 野地与松林的正义 ——读张炜的三篇散文 |
马 兵 |
125 夏鹏铮:让语音课“抖”起来 |
马浩冉等 |
127 定格在灵魂中的永恒之美 |
刘积舜 |
128 四件事 ——记童年琐事兼怀祖父 |
赵婷婷 |
封二、封三●院校掠影 |
用画笔汇聚战“疫”正能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生命重于泰山”主题创作作品选登 |
钟晓雅 |
封 底 最美校园摄影作品 |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