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1 夯实成就千秋伟业的教育基础 |
郝书翠 |
●动态视点 |
4省教育厅与国科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篇) |
李文锦 |
●专题·启动“双高”建设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6 对标一流 建设“双高”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
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
8 聚焦学科特色优势,创建一流高水平大学 ——《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
孔伟金 |
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迈向“一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
刘积舜 张 强 |
14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的“高峰”之路 |
孙 南 孙朝阳 |
●改革攻坚进行时 |
16 山东农业大学释放人才“磁场效应”,持续推动科技攻坚 连续取得重大学术突破背后的“山农故事” |
翟荣惠 |
20 扬帆向海奏响奋进之歌 ——青岛大学围绕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改革发展纪实 |
谢剑南 魏喆吉 |
24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短板”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
房保俊等 |
27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医药科技人才战略高地 |
王文姮 周 昌 |
31 青岛科技大学牵头建设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构筑发展“新高地”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再出发 |
李鲲鹏 李 粟 |
●高质量发展论坛 |
34 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规划“十四五”发展 |
李宝笃 |
37 以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
张爱民 |
●齐鲁学人 |
40 矢志不渝 开采“光明” ——记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山东科技大学教授陈绍杰 |
韩洪烁 |
●院校聚焦 |
43 烟台大学让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把党建思政引领工程作为“1号工程” |
于秀国 孙 艳 |
46 志愿奉献青春 基层建功立业 ——聊城大学十八载接力谱写西部青春之歌 |
李 鹏 |
●本期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 |
48 师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与担当 ——山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马英红等 |
51 立足课程特点,践行课程思政 ——基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
路书红 郭 玲 |
53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宪法学”教学改革探索 |
王丽晖 |
55 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引领 构建新型外语课程体系 |
赵春娟 王 卓 |
●发展研究 |
57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刍议 |
于洪良 |
60 产教融合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几点思考 |
刘海鹰 刘 昕 |
63 “三三四四”全覆盖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
宋守浩 侯影飞 |
●党建与思政 |
66 思想价值引领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实践途径研究 |
张 婕 |
70 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援疆实习支教”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
孙明杰 李天贵 |
7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途径的思考 |
吴燕燕 |
78 “约哈里之窗”与有效沟通 ——高校班导师经常性思想工作中“谈心致效”传播互动模式的 选取与运用 |
尚玉翠 王保友 |
●管理方略 |
82 公共危机事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应对策略 |
卜令朵 代海燕 |
85 高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构建 |
郑雅宾 |
89 基于PDCA的高校学生干部循环管理模式研究 |
祁 琳 |
92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周期管理系统研究 |
牟晓阳 |
●实践与探索 |
94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 ——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
贾 强 |
97 疫情防控期间师范生在线教育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以聊城大学为例 |
韩 涛等 |
100 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 ——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
张卓如 王志强 |
●课程与教学 |
104 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变革探讨 |
王丽婷等 |
107 “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多元化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
蒋文春等 |
110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
周声华 |
●大学文化 |
113 学术研究与大学精神的相互滋养 ——以山东大学20世纪50年代初的实践为例 |
孙宜山 |
115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
刘珂珂 |
●教育史话 |
118 清代学海堂及其教育教学制度 |
姬升果 韩英杰 |
●艺文空间 |
121 写长篇——汪曾祺的未竟之愿 |
卢 军 |
123 我的世界史情缘 |
魏秀春 |
125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在做些什么 |
李泽宁 |
127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中庸” |
吴鑫铭 |
128 于平凡的世界中安放“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书体验 |
刘昱慧 |
封二、封三●院校掠影 |
青岛大学医学发展史馆、人体生命科学馆开馆 打造涵养师德的医学科普教育基地 |
李 鹏 |
封 底 最美校园摄影作品 |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