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
发布时间:2020-01-16 11:04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0月刊作者:曲阜师范大学 石桥枫 A+A-
-分享-

  妈妈是名基层教师。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她好像晚上所有的时间都在备课,她书桌上的灯影我从看得清晰到渐渐模糊。她好像早晨很少和我们一起吃饭,而是在做饭、收拾的时候填饱肚子匆匆去看学生们的早自习。她好像经常带她的学生回来,告诉我这个哥哥或姐姐“家里大人不在,要留在这里吃饭”。她常说,她不能懈怠,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深地影响学生。因此我小小的眼睛里永远印着她忙碌又温柔的影子。

  老师很紧缺的时代,她当着班主任又兼着三个班的数学课。小时候的我对此颇有微词,别人家的妈妈带孩子去游乐场去公园的时候,我能看见的要么就是她忙着备课的背影,要么就是教室后面一个矮矮的小板凳———跟着高年级一起听课。可当我渐渐长大,接触了无数像妈妈一样的老师之后,那份怨言化成了感恩,也成为我人生前行的动力。

  即将踏入大三的暑假,我报名去西部支教。人员选拔异常严格,每天都有人离开,每个周末宣布的名单上名字数量都在减少。我曾因为压力而向着家人崩溃大哭,妈妈告诉我:“我们支持你的一切决定,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你为什么要坚持。只有知道了所坚持为的是什么,才能勇敢地走下去。”

  前两周有机会去参观了学校建造的中国首座教师博物馆,感叹其藏品至多、用心至深之余,不免又想到妈妈那一番话。在一个教师家庭环境里长大、又考入师范院校的我,却很少正面思考“为什么要去做一名老师”这一问题。看着叶圣陶先生的笔迹,我问自己,“师道”到底是什么?

  我想说一件影响了我整个大学生活的“小事”。刚入校时,学校举办了首届“教育国际大数据论坛”,我报名当了志愿者。论坛第二天,我在内的几个志愿者临时被调到科技楼的会议室,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戚万学老师,那时他还担任校长。他着一身黑色西装,配蓝白条纹衬衫,步子迈得很大,伸腿就是急走的架势,因此身上的衬衫显得有些皱了。身边一个研究生师姐突然问了一句:“老师,我们能和您合张影吗?”我们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觉得他这么忙可能会委婉地拒绝,可旋即听到一声爽朗而肯定的“可以啊”。这时候有位老师急匆匆赶来招呼戚老师去忙别的事,我们都有些局促又不知所措地站着。戚老师对他点点头:“先等一等,我和我的学生们照张照片。”他又笑着招呼其他会议室的志愿者,又叫我们去大厅的门口,“这样光线会好些”。他又叫了一位跟随会议的专业摄影老师,嘱咐要多选角度,“给小姑娘们拍得好看点”……拍完之后,他依旧笑着跟我们道别,才大步离开。这样一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却深刻影响了我在大学里的生活和选择。戚老师以他的平易近人、和蔼,以一位老师的慈爱,在一个大一新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在面对自我质疑时,那声“可以啊”便一直响在耳边。

  这颗种子在这三年里发芽,生长。也许我自己没有留意,可在报名支教团的时候,这颗种子不就发挥了它的影响力吗?我同样渴望影响孩子们,同样想让他们有一个榜样、有一盏照耀他们前行的明灯。支教结束后,我在总结日记里写道:“教孩子们读书、看绘本,最重要的是以一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从文字里得到更多有关人生的道理,使他们明白未来的选择并不是只有这个小山村。”后来学校给孩子们配置了图书角,又有更多好心人联系我们捐书,当地校长常常给我们发孩子们认真看书的小小背影,高兴地说今年六年级又有多少孩子考出了村子……

  师道是什么?在我看来,师道是一种以身作则的影响,是一颗无意间埋在学生心中的种子,更是一种传承。于曲园求学的这三年,以戚老师为榜样的小种子,又承受了更多恩师不断而细致的关怀和照料。它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自信,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我变得勇敢,学会怀疑,让我知道“从来如此”并不一定正确。曲园和在曲园耕耘的老师们,以严谨、稳重而又开拓进取的精神灌溉着它。这颗种子如今已渐渐长大。看着照片中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我想,为师者,影响不在大小,一件小事就有可能成为学生此生的精神明灯。

  “师”字,承担了多少光明和梦想,师范院校毕业的我们又怎能不去认真思考“师道”的意义。以灯传灯,心灯长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逢风劲雨狂,传灯之恩情于心何敢忘,唯望千灯万灯相继,传灯之人,得闻回响。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 石桥枫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