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东风渐起,北方的春耕时节就开始了。阵阵春雨滋润着土地,融化了银霜和残雪,“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万物焕然。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耳边总会莫名地回响起小学时我们跟着老师朗读的朱自清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十几年前的一个午后,尚不知事的我就这样第一次感受到春天的诗意。而后,读了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读了苏轼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读了易安居士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更知晓了春天是如此丰盛的季节,是遍尝美食、遍饮美酒的好时节。
都说“好吃不过饺子”,刚在鞭炮声中送走了隆重的正月,看着泥土里新长出的小菠菜、小韭菜、小芹菜,就忍不住又包起饺子。圆滚滚的饺子一口下去,筋道的面皮,包裹着细嫩的韭菜和鸡蛋,鲜美的味道由口而入,一下子触醒了全身的细胞,令人止不住地惊叹,这就是春天的味道!
“江荠青青江水绿”,春雷一响,河冰融化,田野里立马铺满了鲜嫩的野菜,母亲便开始盘算着去挖荠菜。等太阳赶走了春三四月清早的寒气,我们一家三口便开车来到市郊的农田。沿着地里的小沟壑或是田垄,很容易便能找到成星星状铺在地上的荠菜,一只手抓住荠菜根部,一只手拿着小铁铲往荠菜根茎周围的泥土里一插,再一翘,一棵深绿的荠菜就被完整地连根拔起。只要躲避开已经开了白色小花、不再鲜嫩的老荠菜,以及以同样嫩绿可爱的模样“蛊惑人心”的藜蒿,不用半晌,便可带着对美味的荠菜饺子的期待满载而归了。
满篮子的小荠菜沾着湿润的泥土,散发着春天才有的甘美,在清水下轻轻冲洗,泥土便顺着根茎流下来。把切碎的小荠菜和剁碎的肥瘦相间的肉末搅拌均匀,不必加多少调料,因为原料的鲜美就已足够征服肚子里的馋虫们。将细磨的白面和成面团,放在碗里扣起来,在阳光下发酵一会儿,不用半个小时,喝饱了日光的面团便鼓起肚子,膨胀起来。揉面看似简单,却十分需要技巧,面板上撒一层薄薄的面粉,半个手掌按住面团,手腕借助全身的劲儿往前一推,面团的一角便被拉长推出去,如此反复几次,小麦的香甜立马四散出来。北方的面食讲究筋道的口感,等面团揉到柔软有弹性,就把整个面团分成几份,揉成长条状,均匀地切成小块,再用手掌把小面块按平,便可以准备擀面皮了。擀皮更是学问深奥,一只手用均匀的力量来回推动粗细适中的擀面杖,一只手以通过经验摸索出的精确角度轻轻旋转小面块,两手的动作交替进行,一会儿就可以擀出一张划着美丽弧线的饺子皮。最后,用筷子挑一点馅放在面皮中央,按着各自熟悉的大小和形状,合拢面皮,再把边缘细细捏紧,一个玲珑可爱的饺子便诞生了。
电视上放着《新闻联播》,我们三人却你一句我一句热闹地絮叨着炫耀上午挖野菜的“丰功伟绩”,等着新闻播完,饺子便也包出来了。父亲小心地掌握着火候煮饺子,母亲把剩下的面团切成手擀面或烙成薄饼,我则来来回回收拾各种工具。不久热腾腾的饺子便出锅了。三个人围着摆满桌的饺子坐在一起,父亲先吃一个,母亲也吃一口,我再一口吞下一个,然后瞪大眼睛惊叹。不知是我们的手艺太好,还是这个春天太美味,又或许是因为我们把家中洋溢着的满满的幸福和甜蜜也一起融进了饺子里……
作者:青岛农业大学 曲天泽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