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两位校长与《共产党宣言》
发布时间:2021-04-23 12:32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4月刊作者:山东大学 鞠 晗 苗立群 薛晓萍 A+A-
-分享-

红色印记


成仿吾校长塑像

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开启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此后,“共产主义的幽灵”游荡在《共产党宣言》的字里行间,掀起了中国革命的狂飙巨流。至新中国成立,这部“共产党人的真经”先后在国内出版了6个完整的中文译本。6位“挖井人”里,有山东大学的两任校长:华岗、成仿吾。

他们,一位翻译英文版,一位翻译德文版。一位在1930年出版全译本,一位在1938年首次出版根据德文原文译出的版本。一位于1951年至1955年任山大校长,一位于1958年至1974年任山大校长。

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著名革命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1921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组织局宣传部长、《新华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工委书记、新中国第一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共六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蒙冤入狱,1972年去世。1980年平反,恢复名誉。著有《1925—1927 中国大革命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规律论》等。

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成立文学团体“创造社”。1928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党校党委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仿吾文存》《长征回忆录》《战火里的大学》。

赤光不灭,火曜不流。1929年,未到而立之年的华岗接受了党组织的一项新任务:按照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译本翻译《共产党宣言》。

四海不靖,山河破碎。年轻的华岗在战火中身兼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长、《列宁青年》主编等职,以炽热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回应了党的期许。同时,他也在对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的双重体悟中成长为一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30年,27岁的华岗出色地完成了译书重任。这部秘密出版的“伪装本”,创造了诸多“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部完整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党员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英文对照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将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的三个德文版序言同时译出的中译本。

作为中共早期党员、大革命的亲历者,华岗深知这一版的英译本经恩格斯亲自审阅,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翻译,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有着深远意义。因而,他“咬文嚼字”,废寝忘食,力求准确。

在这一中译本的最后,他将结尾的“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改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不仅在内涵上向着马克思主义迈出了一大步,读来更是铿锵有力,如惊雷破云,响彻革命道路,又如燧石火出,照亮历史天空。

近10年后的1938年,成仿吾和《解放日报》编辑徐冰合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这一译本流布甚广,延安、武汉、上海……甚至毛主席的书桌上,都曾出现它的身影。

但事实上,这并非成仿吾第一次翻译《共产党宣言》,早在1929年,他就在巴黎翻译了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可惜战争年代兵荒马乱,译稿不慎丢失。1938年的“成徐本”,已是他的第二次翻译。

之所以坚持直接翻译德文版,是为了更准确地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如成仿吾所说:“大凡我们译书,总要从著者的原书译出来才好。”这是译者的愿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无限的求索。

1938年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同样创造了多个“第一”:这是由中共公开组织翻译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第一次根据德文原文译出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第一次在书前刊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标准肖像。

精通德、英、日、法、俄5国语言的“语学天才”成仿吾,先后5次校译《共产党宣言》,直至1974年,他为之倾注了近半个世纪的红色华年。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前夕,成老回忆起自己过往50年的翻译经历,仍然深情而谦逊地说道:“我写了这段回忆,连同我译校的很不成熟的几本习作,就作为献在海格特马克思墓地上的一束白花吧!”

丹心可鉴,白花为献。人间世,何物长留?物质不灭,宇宙永恒,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奋进而遥往”的理想信念,也是探求真理、启迪思想的亮节高风。

华岗校长塑像

1946年初,谈到中国革命胜利后个人的工作志愿时,朋友(潘梓年)问华岗:“你准备为建设新中国做点什么?”

“我还是教书好。”

“培养和教育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问题,教育是根本。”

华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49年,他在青岛治病,在青岛政府的挽留下欣然留在山大。两年后,华岗出任山东大学校长。

作为校长的华岗,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师生。

作为学者的华岗,学识渊博,在山大创办“中国高校文科学报之王”《文史哲》。

作为师者的华岗,在山大开社会主义讲学新风。2500年前孔子讲学、齐国稷下的齐鲁学风又一次吹过。这一次,是广场上坐满人的思政大课,是马克思主义之风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播扬。

早在1945年,毛泽东主席也曾问过成仿吾相似的问题:“仿吾同志,全国解放后,你打算搞政权还是搞教育?”

成仿吾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与华岗相似的回答:“还是做教育工作好。”

他主持山大工作,弦歌不辍,满园芬芳。他为最初的山大校歌作词,词中流淌着全副精神、满腔热忱:“奋斗啊,奋斗啊,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解放事业……”

今天,华岗、成仿吾的雕像仍并肩站立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公教楼前、世纪林旁,凝视着一代又一代的师与生,守望着一年又一年的教与学。

雏凤声清,青马正奋蹄,两位校长的热望仍然流淌在今日山大人的血液里。两位校长所译的《共产党宣言》仍珍藏在山大校史馆,它们饱浸百七十年的衍变,潜藏不朽的真理与精神,共同构筑起一所大学的底色与精魄。


作者:山东大学 鞠 晗 苗立群 薛晓萍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