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刘同北漂的感悟,是一本青春励志类的读物。研一的时候去北京大学参加学术会议,途径中关村,在繁华热闹的高楼大厦之间,我突然感到一阵迷茫。那一瞬间,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如今临近研究生毕业季,在面对职业的选择时,我再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反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为我提供了一种思考青春的路径和方式。
是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呢?我们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挫折和挑战,会有失落和悲观,但我始终相信会走到光明的未来。在青岛读研的三年,在学习、科研、生活中,也遇到过无数次失败,体验了不少“落日的忧伤”。在阅读文献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论文投稿被拒、评先评优落选,一次次受到“暴击”,又一次次迎难而上。同样,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也收获了一些学术成果、一些荣誉,还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份“沉甸甸”的奖励,让我不断地向着自己的“诗和远方”迈进。
我的家在四川省西部的川西北高原,从那里我产生了走出大山的最初的渴望。从川西北高原,到成都平原,再到如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青岛,一路迷茫、一路坚持、一路成长。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在底蕴深厚、美丽高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我积蓄着未来搏击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我想,每一位研究生在最初踏入这个阶段时,都需要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不断寻找契机去适应,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这种认识是一个过程,在最初的迷茫中去认识世界,与自己对话,去发现一个最真实的自己。《谁的青春不迷茫》以青春的名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刘同用他的经历和文字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的,有获得肯定时、取得成绩时的兴奋和愉悦,也有迷茫无助、失落懊恼的气馁和伤感。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中,都应当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平和地面对世界和生活,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学习之余,我偶尔会到学校南门外去看看大海。海总是给人一种宽容和辽阔的感觉。如果遇到晴天,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再加上阵阵海风拂过,似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一个离家遥远的地方求学,偶尔会生出丝丝迷茫和失落,会想家、会思念群山环绕的故乡。就像最初的刘同,遇到了生活中无数的难题之后也颇感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讲述的不是矫揉造作的心灵鸡汤,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现代青年生活的故事。迷茫中有思考,迷茫中坚守着执着,迷茫中带着对生活的向往和希冀。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春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给我们提供了无数面对未来的可能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思考青春、思考生活的路径和方式。正是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的努力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走向属于青春的美好未来。思考过后,有如拨云见雾,顿觉醍醐灌顶。毕业季的我也找到了自己的选择,也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经历迷茫后找到自己的“星辰和大海”,与新时代的美好不期而遇。
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柴自贵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