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予了我最深刻、最温暖的甜蜜,让我的童年在四季轮回中绽放在舌尖上。
——题记
今年暑假回家看望母亲,看着她花了整整一上午准备的一大桌饭菜,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童年时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供应很匮乏,母亲以她的智慧和辛劳,保证了全家三餐温热,粗茶淡饭香甜,一年四季不挨饿,让我的童年无比欢乐富足,没有饥饿的烙印,为人生打下幸福的底色。
春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母亲给予我最难忘的印记便是荠菜。农历二月底三月初,荠菜早早地冒出地面。这种被寻常百姓家端上餐桌的野菜,田间地头、沟渠堤坝,凡是有土的地方,哪怕是石缝里,都能生生不息。有时大家感觉把荠菜挖得一棵不剩了,但到了三月底仍到处都是拔秆的荠菜,头顶着白色小花在春风里摇曳。
母亲通常提着小筐拿个铲子去挖荠菜,当天挖当天吃,因为荠菜一离开土地就会蔫巴,如果过一夜就会半干,没有鲜美的味道了。母亲拾掇起荠菜来干净利索,先是把黄干叶子摘掉,然后快速焯水,等凉些就沥干水分,攥成一个个菜团子,切碎菜团子再放油盐,加点五香面,有时加个鸡蛋,充分搅拌,荠菜馅儿就做好了。一家老小齐上阵,揉面的掐剂子的,擀皮的包水饺的,还有迫不及待烧火的、捣蒜的,饺子包完水也正好滚沸,赶紧下锅。等水饺熟了在沸水中漂浮起来,母亲就用笊篱把水饺捞出来盛到七八个碗里。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水饺尽管是粗粮面的,荠菜的特殊香味与蒜蓉的微辣在口齿间撞击、融合,对我们来说就是人间至味了。
母亲说,吃荠菜会让孩子长得快,因为荠菜是温性主生发的,入肝经,是春季最好的养生野蔬。大自然对人类总是无私馈赠,春季月月都会给我们不同的野蔬。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二月底吃荠菜,三月吃茵陈,四月吃白蒿。母亲炒白菜时加点茵陈或白蒿作调料,能使普通的白菜蔓菁味道不再寡淡,有股特别的香味。当然最多的还是用来做油饼,口齿留香,让那个饥饿的年代在回忆里香气四溢,不再面目狰狞。
夏
端午节是夏季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这天我会带上母亲缝制的艾叶香囊到处炫耀。蚰蜒、蝎子、壁虎、蚊子等都害怕艾草的浓郁香气。泰安,我的故乡,那里的端午习俗不吃粽子,而是吃艾叶煮鸡蛋。艾草的功效是祛湿温阳,不论是艾草煮鸡蛋还是艾草水泡脚,对健康都十分有裨益。
夏天中暑比感冒还难受,防暑重于治疗。母亲有多种方法防止家人中暑,最常用的是凉绿豆水。熬绿豆水很是讲究,先把水烧开,再抓把洗净的绿豆放进去,继续煮5分钟,水变成晶莹绿色时熄火,大功告成。她说如果绿豆水炖煮超过5分钟变成了茶褐色,主要功效不是解暑,而是解毒了。熬绿豆水的绿豆仅仅是皮损失了一点绿色,依然很硬没有煮破花,母亲便再用来煮稀饭,发挥其解毒功效。母亲有时也会用车前草或者红茶甘草煮水,前者涩中透着清香,后者涩中泛着微甜,喝了也会神清气爽。
夏季肠胃易出问题。如果是腹泻,母亲就做凉拌蒜泥马齿苋,一般吃一次腹泻就会止住。如果是胃口不好,母亲就烙藿香叶油饼给我们吃,有时候也会用紫苏叶或薄荷叶,香味常常飘出院子,左邻右舍便知道我们家又吃油饼了。夏季胃最容易受寒邪侵扰,母亲时常用韭菜烙饼或者包水饺,利用韭菜的阳性保护我们脆弱的肠胃。
秋
秋季比较干燥,是养肺的季节。肺对应着白色,所以母亲这个时节经常给我们吃些白色的果蔬和粮食。那时候水果比较少,母亲会让父亲下班后买几个梨回家。小时候我没有吃过生梨,不知道其真实的味道,猜着大概是甜的。母亲一般晚上时把一个梨洗净切片,再加点白砂糖,用硕大的烧水壶在煤炉上熬,水开再熬几分钟即成冰糖梨水。喝过冰糖梨水,胸肺顺气,很少咳嗽。现在一般是冰糖莲子银耳汤或者冰糖枇杷银耳汤,都具有同样的润肺止咳功效。
莲藕在八九月收获,母亲最拿手的是莲藕焖豆子。她把买回来的莲藕洗净,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把藕块和比例相当的黄豆放入铝锅中,加入凉水没过黄豆和藕块,再加些猪油、酱油、葱段、姜片和茴香,就可以开始煮了,等黄豆煮熟了加盐再炖10分钟,在锅里闷着,直到凉透方可食用。藕块和黄豆都很绵软,加之猪油的香味,让人馋涎欲垂。另外,母亲常把切掉的藕节放在窗台上晾干收藏。因为秋冬季节一旦感冒,藕节熬水就可缓解胸闷咳嗽。
冬
冬季,天寒地冻,同龄的小伙伴大多手脚都会被冻伤。而我们姊妹几个,却被母亲保护得好好的,几乎没有被冻伤过。母亲每天帮我们把袜子和棉鞋烤干,让我们用温水洗脚,每天晚上用白菜心加白糖熬水喝,喝完后再上床睡觉。早晨,母亲会把热腾腾的疙瘩汤送到床头,让我们在被窝里吃完了再起床。所以在母亲的庇护下,我们几乎未受过寒冬的肆虐。
记得有一次,母亲熬好冰糖白菜水,先尝了尝,味道是苦的。她又让父亲尝了尝,父亲也说是苦的。他们二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我们怎么回事。二姐说,白天她偷偷吃了点白糖,把盛白糖的瓶子和盛洗衣粉的给换了位置。原来母亲放的是洗衣粉,怪不得冰糖白菜水是苦的!冬天晚上,除了冰糖白菜水,母亲还让我们吃生的红心萝卜,说是可以上下通气,促进消化。
冬天,多数家庭都会以地瓜为主食。母亲知道地瓜伤胃,她摒弃水煮地瓜的做法,而是把地瓜切成小块先煮熟,然后放入玉米面做成地瓜稀饭。这样玉米粥在胃里形成保护膜,吃再多地瓜胃也不会反酸。我的小伙伴成年后大多都很排斥吃地瓜,说是一提到地瓜胃里就反酸,而我现在依旧对地瓜情有独钟,时常买烤地瓜解馋。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母亲,她不仅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童年,还让我脾胃健康,能够有机会品尝世间美味,一饱口福。
作者:临沂大学 房 霞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