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小生活在黄河边,却没有真正深入领略过黄河母亲的风采。为增强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我想起近处的安澜湾能够欣赏黄河母亲的风姿,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感受黄河文化,便在假期来到此处进行社会实践。
初到之时,晴空万里,四处静谧。远远观之,蓝天下,黄河波澜壮阔。
刚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年岁已久的黄牛雕塑。老黄牛静卧在此,守卫着波澜壮阔的黄河,保护着一方生民,陪伴着河畔人家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看着面前静卧的黄牛,即使河水浩荡,心里依旧安宁。
沿着河岸继续向前走,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姜太公石像面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从小听到大的歇后语。姜太公的鱼钩垂入黄河母亲的怀中,姜太公的卧钓姿势更是透着怡然自得。黄河水浑浊不清,姜太公却依旧气定神闲,不论得失,不念荣辱,不畏艰难,只是坚定地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怀着敬畏的心,我们拍下了一张照片。这是尊敬,也是提醒。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坚定自我,为梦想而奋斗。
再向前走,便到了田横广场。田横策马立于台上,马首低俯,马蹄抬起,马尾飞扬。马上田横策马扬鞭,状似离别;台下刻的是五百壮士,皆作俯首之姿,为田横送别。这一雕像屹立黄河之前,黄河母亲的奔流声像是在为他们歌颂,歌颂他们的不屈不挠。
走近河边,“河之韵”的石像矗立在眼前。站在“河之韵”边,听着黄河母亲弹奏的韵律,甚是应景。放眼望去,水面辽阔,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旋涡。目光随着旋涡流转,仿佛整个人都陷入其中,不由得一瞬窒息。面对这滔滔长河,背手而立,胸怀竟有一股正气凌然而生。同行的朋友脱口而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比不了千百年前的帝王将相,但我们正值青春,可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想要与黄河母亲更亲近些,我们绕路来到了浅滩处。在这里,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水的呐喊,听到风的呼啸。走近河边,河水一下又一下地拍向泥滩。蹲下身去,抚摸河流,河水拍打着手心,像是在向我倾诉,诉说千百年来她的所见所闻,她的所想所感……河水冰凉,手心却是热的,我用这微薄的力量温暖她的心,抚慰她的波涛汹涌。
只是,我这微弱的力量怎能温暖历经万年的黄河母亲呢?在她面前,我也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虽知如此,我依旧想用手温暖黄河母亲,告诉她,如今的黄河儿女生活安康幸福。黄河自西向东,沿途灌溉了多少庄稼,养育了多少儿女。这一路,不问名利,勤勤恳恳,滋养大地,奔流入海。
转瞬之间,天空阴暗,似有落雨之势。我们只好返回车上,但脚步却不急。慢慢地走,不愿过早地离开黄河母亲的怀抱。天一暗,再看来时风景,更是别致。河水拍击河岸的声音愈发清晰;两岸柳条被大风吹起,吹向河中心;天空低沉,向着河面压下;游人四处奔走,不见初来时的从容面孔……远远看去,像是黄河母亲在质问着周围的一切。我这才意识到,她不仅仅是养育一方生民的母亲,更是一条绵延万里的河流,有着非凡的气势,气吞山河。
下雨了,坐在车里,并未启程。我们隔着玻璃看向黄河,看她在怒吼中依旧包容着每一滴雨水的样子。
视线是不清晰的,渐渐地,思绪飘向远处。千百年来,黄河母亲孤独地流淌着,慢慢地,河岸边有了人烟,人们开始农耕,用黄河母亲的血液浇灌庄稼。黄河母亲不忍自己的儿女挨饿,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人类社会继续发展,黄河母亲也乐于看到儿女安居乐业,不停地探索未知领域。
再后来,人们学会了与外界沟通、交换货物,黄河母亲见到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面对这些陌生人,黄河母亲仍是待他们如亲生儿女一般,照顾着他们,包容着他们。古老的黄河,并不是一个固执保守的母亲,她愿意看到子孙们变得更好,因而无私地支持着他们,保护着他们。
此刻,他们才想到要回馈黄河母亲千百年来的守卫,报答黄河母亲。只是黄河母亲怎么会要求这些呢?她所要的不过是儿女生活幸福安康。
渐渐地,雨小了,细雨蒙蒙,落在脸上,很是舒服。空气里是雨后的清新,顿感释然。再看安澜湾,一切都变得翠绿干净。雕像在雨中屹立,景色更加宜人,写满了情话的小路更加艳丽,沿途是花海,尽头竟是婚礼的殿堂。这小小的安澜湾真是容纳万千,包罗万象。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感受颇深,不枉一行。安澜湾只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缩影,流传千年的文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其中的精神与意蕴更是值得我们千遍万遍去欣赏、去思考。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一路上引吭高歌,最终汇入海洋。在黄河母亲滋养下成长的黄河儿女,将黄河母亲的不屈、包容传承发展下来,将其变成可以看到、可以触摸、可以欣赏、可以学习的美景。我辈作为新青年,未来祖国的栋梁,自当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我们能做的是用一次次微小但具体的行动保护黄河,让她能够陪伴着更多人成长,见证更多中华儿女的光辉时刻。
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于亚茹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